意思解释
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
原文展示:
莫叹都门路,归无驷马车。
绣衣犹在箧,芸阁已观书。
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
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
白话文翻译:
不要叹息都城的道路太难走,归来时没有骏马和华车。
华丽的衣服仍然在箱子里,书本早已在阁楼上阅读。
沃野中收获着红色的稻谷,长江边钓着白色的鱼。
早晨的餐食也可以端上桌,名利又有什么值得追求的呢?
注释:
- 都门:指都城,即长安。这里暗指繁华的城市生活。
- 驷马车:四匹马拉的车。古时象征富贵和地位。
- 绣衣:指华丽的衣服,通常是官员或富人所穿。
- 芸阁:用来存放书籍的地方,象征着学习和文化。
- 沃野:肥沃的土地。
- 红稻:稻谷成熟的颜色,象征丰收。
- 白鱼:长江中常见的鱼类,象征自然的馈赠。
- 晨餐:早上的饭食,象征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名利:社会地位和财富。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中“名利欲何如”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心态,表达对名利的淡薄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官至侍御史。韦应物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与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韦应物送别好友张侍御的时刻。张侍御将前往江南觐见朝廷,韦应物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对名利生活的淡泊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冷漠。开头的两句“莫叹都门路,归无驷马车”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的无奈与对归乡的向往,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两句提到“绣衣犹在箧,芸阁已观书”,显示出诗人对名利的超然,表明自己的文化追求并不依赖于外在的荣华富贵。后面两句通过描绘丰收的沃野和悠闲的钓鱼生活,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虽简单,却充满了满足与幸福。最后的“晨餐亦可荐,名利欲何如”更是强调了对于名利的反思,诗人认为名利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真挚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叹都门路”:劝告友人不要因为归途艰难而感到沮丧。
- “归无驷马车”:归家时没有华丽的马车,显示出一种简朴。
- “绣衣犹在箧”:奢华的衣物仍在箱中,暗示着对名利生活的放弃。
- “芸阁已观书”:在书房中阅读,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 “沃野收红稻”:描绘丰收的田园景象,象征着自然的富饶。
- “长江钓白鱼”:长江边钓鱼的悠闲,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理想。
- “晨餐亦可荐”:生活虽简单,却也充实。
- “名利欲何如”:思考名利的价值,表达对世俗的无所谓。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生态度的选择。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文化深度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都门:象征繁华与喧嚣。
- 绣衣:象征奢华与世俗名利。
- 沃野:象征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 长江:象征自然与生活的悠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驷马车”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富贵
- C. 乡村生活
-
诗人希望表达对名利的看法是?
- A. 渴望追求名利
- B. 对名利的淡泊
- C. 忽视名利
-
“晨餐亦可荐”表明了什么?
- A. 诗人的生活奢华
- B. 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 C. 诗人厌倦了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 by 陶渊明
- 《山中与幽人对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送张侍御秘书江左觐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韦应物更注重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名利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直接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悠闲与宁静。两者在情感上各有侧重,但都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