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史修文》
时间: 2025-01-19 19:4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史修文
故人阻千里,会面非别期。
握手于此地,当欢反成悲。
念离宛犹昨,俄已经数期。
畴昔皆少年,别来鬓如丝。
不道旧姓名,相逢知是谁。
曩游尽鶱翥,与君仍布衣。
岂曰无其才,命理应有时。
别路渐欲少,不觉生涕洟。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相隔千里再相见,约定的会面不是分开的时机。
握手的这一刻,原本应是欢喜,却反而成了悲伤。
想到离别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已经有了好几次的分别。
往日我们都是年轻人,自从分别后,头发已如丝般白。
不再提起旧时的名字,重逢时却不知彼此是谁。
曾经一同游玩畅游,与你相伴仍是布衣之身。
岂能说我没有才华,命运的安排总会有时。
分别的道路渐渐变少,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注释:
- 阻:阻隔,隔绝。
- 非别期:不是要分别的时刻。
- 握手于此地:在这里握手相见。
- 宛犹昨:仿佛就在昨天。
- 鬓如丝:头发已白,形容年老。
- 旧姓名:指以前的名字。
- 曩游尽鶱翥:过去的游玩就像飞翔一样。
- 布衣:指普通人,衣着朴素。
- 命理应有时:缘分和命运总会有合适的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千运,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而又深沉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友谊、离别、抒发感慨,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沈千运与友人史修文久别重逢之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离别与重逢的思考,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诗歌鉴赏:
《赠史修文》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深情的诗作。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老朋友重逢时的复杂心情。诗中反复强调“别”和“会面”,在欢喜与悲伤之间反复徘徊,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变迁。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了分离的痛苦与重逢的渴望,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现出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尤其是“鬓如丝”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岁月中逐渐衰老的状态,令人深感惋惜。
诗人在重逢时对旧友的身份感到陌生,这种陌生不仅是外貌的变化,更是心灵深处的隔阂。诗的最后,诗人以“别路渐欲少,不觉生涕洟”收尾,情感达到高潮,带给读者深深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阻千里:老朋友相隔千里,暗示两人久未相见。
- 会面非别期:重逢的时刻并不是分开的时机,暗含重逢的珍贵。
- 握手于此地:在此地握手,象征重逢的亲切。
- 当欢反成悲:原本应该欢喜,结果却让人悲伤,情感的矛盾。
- 念离宛犹昨:想到离别仿佛就在昨天,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俄已经数期:转眼间已过多次的分别,强调时间的飞逝。
- 畴昔皆少年:曾经都是年轻人,反映出对往昔的怀念。
- 别来鬓如丝:分别后头发已白,感叹岁月的无情。
- 不道旧姓名:不再提及旧时的名字,表现出彼此的陌生感。
- 相逢知是谁:重逢时反而不知彼此,令人心痛。
- 曩游尽鶱翥:曾经的游玩如飞翔,描绘美好的回忆。
- 与君仍布衣:与友人依旧是普通的衣着,表现出平凡的生活。
- 岂曰无其才:岂能说自己没有才华,表达对命运的反思。
- 命理应有时:命运总会有适当的时机,表露对未来的期待。
- 别路渐欲少:分别的道路渐渐减少,暗示重聚的可能性。
- 不觉生涕洟:不知不觉泪流满面,表现出内心的感动与悲伤。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人通过对比重逢时的欢喜与悲伤,展现情感的复杂。
- 比喻:使用“鬓如丝”比喻衰老,生动形象。
- 排比:多个句子结构相似,增强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珍惜、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强调珍惜当下、感恩相聚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里:象征距离的遥远,体现两人分离的痛苦。
- 鬓如丝:象征衰老,表现时间的无情。
- 布衣:象征平凡的生活,体现亲密无间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握手”在重逢时象征什么?
- A. 欢喜
- B. 悲伤
- C. 疏远
- D. 陌生
-
“鬓如丝”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年轻
- B. 友谊
- C. 衰老
- D. 生活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惆怅
- C. 感动
- D. 期待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夜泊牛斗灯》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与祝福。
- 李白的《夜泊牛斗灯》则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