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多年书问断,湖海竟悠悠。
一见心虽满,相看泪忽流。
彩烟山色暮,碧濑月痕秋。
明日登程去,鹡鴒河上愁。
白话文翻译:
多年间书信往来已断,湖海之间却依然悠然自得。
虽说一见面心中满是欢喜,然而相看之时泪水却不自禁地流下。
晚霞映照下的山色如彩烟般迷离,秋天的月光在碧绿的水流上留下痕迹。
明天我将启程离去,心中愁绪满满,像那鹡鸰在河上徘徊。
注释:
- 书问:指书信往来或询问。
- 湖海:湖泊和大海,象征遥远的地方。
- 鹡鸰:一种水鸟,常在水边徘徊,象征离别的愁苦。
- 彩烟:形容晚霞的色彩,给人以梦幻之感。
- 碧濑:清澈的水流,象征秋水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大有,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吴大有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杂诗》或许写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愁苦。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们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杂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复杂心情。首句“多年书问断,湖海竟悠悠”开篇就点出离别的时间之久,似乎在追忆与友人曾经的书信往来,而“湖海”则隐喻着广阔而又遥远的距离,给人一种深远而孤寂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见面时的情景,尽管心中是满满的欢喜,但相看之际泪水不自觉地流下,这种情感的矛盾与复杂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无奈与心痛。
后两句描绘了傍晚的自然景色,晚霞、山色和秋月相互交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却也在美中透出一丝忧伤。“明日登程去,鹡鸰河上愁”更是将离别的愁苦推向高潮,鹡鸰的意象让人联想到孤单与思念,诗人似乎在用自然界的景象映射内心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离别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年书问断:表达与友人之间联系的断绝,时间之久让人感到遗憾。
- 湖海竟悠悠:湖海的辽阔和悠然,象征着彼此的距离与时间的流逝。
- 一见心虽满:见面时内心充满喜悦。
- 相看泪忽流:面对面时却因为离别而情感泛滥,泪水流下。
- 彩烟山色暮:描绘傍晚的山色,晚霞如烟,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 碧濑月痕秋:秋天的水面上,月光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明日登程去:预示即将离开,表达即将到来的别离。
- 鹡鸰河上愁:鹡鸰在河边徘徊,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和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霞比作彩烟,形象生动。
- 拟人:将“泪”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真切。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对友谊的珍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基调,令人感同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信:象征着友情的维系与沟通。
- 湖海:象征着距离与时间的隔阂。
- 泪水: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
- 彩烟: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即将逝去的时光。
- 鹡鸰:象征孤独与思念,强调离别后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鹡鸰”指的是什么动物? A) 鸟
B) 鱼
C) 虫 -
“多年书问断”中“书问”指的是什么? A) 书信往来
B) 询问问题
C) 书籍 -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情感? A) 山色、月光
B) 风景
C) 雨水
答案:
- A) 鸟
- A) 书信往来
- A) 山色、月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对离别的思考与情感。
- 李白的《送友人》:对友人离别的送行与祝福。
诗词对比:
- 《杂诗》 vs 《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但《杂诗》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而《送友人》则强调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未来的希望。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离别情感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关于宋代诗歌的选编,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 《古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