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毕郎中提点淮南茶场
汴中春絮乱,淮上鮆鱼时。
顺水疾奔马,出都犹脱羁。
拜亲将已近,食脍不言迟。
到日问茶事,遍山开几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送别毕郎中前往淮南茶场的情景。春天的柳絮在汴京的空中纷飞,淮河上正是鱼类繁盛的时节。顺流而下的马儿奔跑得很快,离开都城时也显得毫无拘束。临别时拜访亲友已近,吃饭时虽不多言,却显得十分温馨。等到日子到了,就要询问茶的事情,山上到处飘扬着茶旗,显示出茶的兴盛。
注释
- 汴:指汴京,是宋代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
- 春絮:春天的柳絮,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 鮆鱼:指鲜美的鱼类,淮上特产。
- 顺水:顺着水流,形容行程的轻松与快捷。
- 疾奔:快速奔跑,形容马匹速度快。
- 羁:指羁绊、束缚,脱羁即不再受拘束。
- 拜亲:拜访亲朋,体现人情的温暖。
- 食脍:指吃鱼肉,脍是鱼肉的一种做法。
- 问茶事:询问茶叶的情况,表明与茶场的联系。
- 开旗:挂起茶旗,象征茶业的繁荣。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情交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生活气息与经济活动,特别是茶文化的兴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少白,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质朴。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送别好友毕郎中时,反映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文化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充分展现出梅尧臣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开头两句将春天的汴京与淮河的自然风光巧妙结合,通过“春絮”和“鮆鱼”的描写,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转向对友人的送别,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仿佛在告别的过程中,友谊的温暖无处不在。最后两句则通过询问茶事,展现出对茶文化的深情厚谊,也暗示着淮南茶场的繁荣。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情的温暖,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汴中春絮乱:描绘春天的柳絮飘落,生动地展示了汴京春天的景象。
- 淮上鮆鱼时:表明淮河的鱼类在这个时节丰盈,暗示着自然的富饶。
- 顺水疾奔马:表现马匹在水流的帮助下快速前行,象征着顺利与自由。
- 出都犹脱羁:告别都城时的无拘无束,体现了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 拜亲将已近:临近离别时,感受到对亲友的思念与关怀。
- 食脍不言迟:吃饭时虽不多言,但情感依然温暖。
- 到日问茶事:提到茶事,表明对茶文化的重视。
- 遍山开几旗:描绘茶旗在山上的场景,象征茶业的繁荣与兴旺。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与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春絮乱”与“鮆鱼时”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自然与茶文化的热爱,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 春絮: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鮆鱼:代表着自然的富饶和人们的生活富足。
- 茶旗:象征着茶业的兴盛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汴”是指哪个地方? A. 南京
B. 开封
C. 北京
答案:B -
诗中“顺水疾奔马”表现了什么样的状态? A. 缓慢
B. 自由
C. 紧张
答案:B -
“遍山开几旗”中的“旗”指的是什么? A. 战旗
B. 茶旗
C. 旗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梅尧臣的作品与李白的诗作相比,前者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描写,后者则更强调豪放的个性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