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程大昌 〔宋代〕 始待空冬岁不华。还教呈瑞怨贫家。若为高下总无嗟。日照华檐晴后雨,风吹飞絮腊前花。天公何事不由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一开始期待着冬天能带来丰收,但岁月并未如愿绽放光彩。反而让那些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怨恨。无论境遇如何,都不应叹息。阳光照耀着华丽的屋檐,晴天之后又下起了雨,风吹动着飘散的柳絮和腊前的花朵。天意为何不由人掌控。
注释: 字词注释:
- 空冬:指冬季未能带来预期的丰收。
- 岁不华:岁月没有光彩,指未能如愿。
- 呈瑞:呈现吉祥的征兆。
- 怨贫家:贫困的家庭感到怨恨。
- 若为:如何,怎样。
- 高下:境遇的好坏。
- 无嗟:不叹息。
- 华檐:华丽的屋檐。
- 飞絮:飘散的柳絮。
- 腊前花:腊月前的花朵。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对天意和命运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大昌(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冬季,诗人观察到社会的不公和贫困家庭的困境,表达了对天意和命运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冬季创作的,诗人观察到社会的不公和贫困家庭的困境,表达了对天意和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冬日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贫困家庭的同情。诗中“始待空冬岁不华”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又暗示了现实的残酷。“还教呈瑞怨贫家”则进一步揭示了贫困家庭的怨恨。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日照华檐晴后雨”和“风吹飞絮腊前花”,展现了天意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始待空冬岁不华”:诗人一开始期待着冬天能带来丰收,但岁月并未如愿绽放光彩。
- “还教呈瑞怨贫家”:反而让那些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怨恨。
- “若为高下总无嗟”:无论境遇如何,都不应叹息。
- “日照华檐晴后雨”:阳光照耀着华丽的屋檐,晴天之后又下起了雨。
- “风吹飞絮腊前花”:风吹动着飘散的柳絮和腊前的花朵。
- “天公何事不由他”:天意为何不由人掌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冬日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进行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感慨。
- 拟人:将天意拟人化,表达了对天意的无奈。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不公和贫困家庭的同情,以及对天意和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冬:冬季未能带来预期的丰收。
- 岁不华:岁月没有光彩。
- 呈瑞:呈现吉祥的征兆。
- 怨贫家:贫困的家庭感到怨恨。
- 华檐:华丽的屋檐。
- 飞絮:飘散的柳絮。
- 腊前花:腊月前的花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始待空冬岁不华”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冬天带来了丰收 B. 冬天未能带来预期的丰收 C. 冬天很美丽 D. 冬天很寒冷
-
诗中“还教呈瑞怨贫家”一句中的“呈瑞”指的是什么? A. 呈现吉祥的征兆 B. 呈现美丽的景象 C. 呈现贫困的景象 D. 呈现丰收的景象
-
诗中“若为高下总无嗟”一句中的“无嗟”是什么意思? A. 叹息 B. 不叹息 C. 哭泣 D. 欢笑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卖炭翁》: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程大昌《浣溪沙》: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程大昌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程大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程大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