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象耳山寺》

时间: 2025-01-14 14:31:15

转谷索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象耳山寺 文同 〔宋代〕

转谷索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白话文翻译

在山谷中转来转去,寻找岩石间的路径,直到无路可走,隔着树林远远望见一座门通向深处。 溪流和山峦都在视野和听觉之外,而寺庙的台殿却完全隐藏在怀抱之中。 佛阁上的罘罳在海日的照耀下明亮,经幢上的璎珞在风中摇曳,发出声响。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又随着小船离去,深深敬重那些能够理解苦难与空无的高僧。

注释

  • 转谷索岩:在山谷中寻找岩石间的路径。
  • 一门通:指远处的一座门通向寺庙深处。
  • 溪山俱在见闻外:溪流和山峦都在视野和听觉之外。
  • 台殿尽藏怀抱中:寺庙的台殿完全隐藏在怀抱之中。
  • 像阁罘罳:佛阁上的罘罳,一种屏风状的装饰。
  • 经幢璎珞:经幢上的璎珞,装饰物。
  • 劳生:忙碌的生活。
  • 轻舠:小船。
  • 解苦空:理解苦难与空无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此诗描绘了他在象耳山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文同在游览象耳山寺时,被寺庙的幽静与自然的美景所吸引,创作了这首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寺庙的景致,还表达了对高僧智慧的敬仰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象耳山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幽静与自然的美景。首联“转谷索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描绘了寻找寺庙的过程,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颔联“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则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颈联“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尾联“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智慧的敬仰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转谷索岩路始穷:描绘了寻找寺庙的过程,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
  2. 隔林遥望一门通:通过远望寺庙的门,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
  3. 溪山俱在见闻外: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4. 台殿尽藏怀抱中:巧妙地将寺庙的台殿隐藏在怀抱之中,增强了寺庙的幽静感。
  5. 像阁罘罳明海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
  6. 经幢璎珞撼天风:通过经幢上的璎珞在风中摇曳,发出声响,增强了寺庙的神圣感。
  7. 劳生又逐轻舠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8. 珍重高僧解苦空:体现了诗人对高僧智慧的敬仰和对宗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经幢璎珞撼天风”中的拟人,赋予了经幢上的璎珞以生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象耳山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高僧智慧的敬仰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转谷索岩:描绘了寻找寺庙的过程,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
  • 一门通:通过远望寺庙的门,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
  • 溪山: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表达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台殿:巧妙地将寺庙的台殿隐藏在怀抱之中,增强了寺庙的幽静感。
  • 像阁罘罳: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
  • 经幢璎珞:通过经幢上的璎珞在风中摇曳,发出声响,增强了寺庙的神圣感。
  • 轻舠: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高僧解苦空:体现了诗人对高僧智慧的敬仰和对宗教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转谷索岩路始穷”描绘了什么情景? A. 诗人迷路了 B. 诗人在寻找寺庙 C. 诗人在欣赏风景 D. 诗人在思考人生

  2. “溪山俱在见闻外”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溪山在视野和听觉之外 B. 溪山在视野和听觉之内 C. 溪山在视野之外,听觉之内 D. 溪山在听觉之外,视野之内

  3. “像阁罘罳明海日”中的“罘罳”是什么意思? A. 一种屏风状的装饰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建筑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幽静与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理解。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山岳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文同的《题象耳山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幽静与自然的美景,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文同的《题象耳山寺》与杜甫的《望岳》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宗教元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与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文同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