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独过小桥观月》
时间: 2024-10-16 13:2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上萧萧叶落频,小桥东畔岸纶巾。乍圆素月升寒璧,欲散微云蹙细鳞。有酒便应遗世事,得闲随处胜官身。笑谈但恨朋游少,安得幽人与卜邻。
白话文翻译:
在湖面上,萧萧的树叶频频落下,小桥东边岸边的渔夫戴着纶巾。圆润的明月如寒玉般升起,微云欲散,映照着水面上细小的波纹。有酒的话,应该忘却世俗的烦恼,悠闲自在地度过每一天,胜过那些官场的生活。笑谈之中,只恨朋友聚会太少,如何才能找到幽静的伴侣和邻居呢?
注释:
- 萧萧:形容树叶或风声,表示落叶的声音。
- 纶巾:用丝绸或麻织成的头巾,古代渔人或文人常戴。
- 乍圆:刚刚圆满,形容月亮刚升起时的状态。
- 寒璧:比喻月亮如寒玉一般,清冷而明亮。
- 蹙细鳞:形容水面波纹细小,像是鱼鳞一样。
- 遗世事:指忘却世俗的烦恼与琐事。
- 卜邻:意指选择邻居或朋友,寻求志同道合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北宋灭亡后,经历了国家衰弱、南宋建立的动荡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报国,作品多反映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交织的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夜,表达了诗人在独自观月时的感慨,体现了他对世事的淡然与对友人聚少的惋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内心的孤独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秋夜独过小桥观月》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描绘。诗的开头,通过“湖上萧萧叶落频”描绘出秋天的凄凉氛围,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画面。接着“乍圆素月升寒璧”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明亮的夜晚气息,月光映照在湖面上,波纹细腻如鱼鳞,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诗人在此情此景下,抒发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生活的思考。“有酒便应遗世事”,表达了他希望忘却烦恼、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最后,诗人对朋友聚少的惋惜,体现了他对友情的渴望与对孤独的反思,反映了一个文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与细腻。通过对月亮、湖水、落叶的描绘,作者不仅传达了秋夜的静谧,更引发了对人生、友谊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上萧萧叶落频:湖面上,叶子不断地飘落,萧瑟的秋风使得这一景象显得格外频繁,营造出一种秋意浓厚的氛围。
-
小桥东畔岸纶巾:小桥的东边,有渔夫身穿纶巾,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
乍圆素月升寒璧:刚刚升起的圆月如同寒玉般清亮,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与清冷。
-
欲散微云蹙细鳞:微云似乎要散去,水面上波光粼粼,像细小的鱼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有酒便应遗世事:若有酒可饮,就应该遗忘世间的烦恼,体现了作者对酒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
-
得闲随处胜官身:闲暇时随意游玩,胜过官场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笑谈但恨朋游少:笑谈中只感到朋友聚会太少,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
-
安得幽人与卜邻:如何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邻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乍圆素月升寒璧”,将月亮比作寒玉,增强了月色的清冷感。
- 对仗:如“湖上萧萧”“小桥东畔”,上下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欲散微云”,将云拟人化,传达出一种动感与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欣赏,对世事的淡泊,以及对友情的渴望。通过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个文人所特有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着宁静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 落叶: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明月:象征着清澈与明亮,也寓意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酒:象征着忘忧与自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圆素月升寒璧”中的“寒璧”指的是什么? A. 冰冷的玉石
B. 清冷的月光
C. 凉爽的空气
答案: B -
诗人希望通过饮酒来达到什么效果? A. 忘却世事
B. 享受生活
C. 交朋友
答案: A -
诗中提到“安得幽人与卜邻”,诗人想要什么? A. 忍受孤独
B. 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C. 享受官场生活
答案: B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陆游与他的时代》
这篇分析提供了对陆游《秋夜独过小桥观月》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