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安书稿泛舟二帖赞》

时间: 2025-01-04 08:17:17

自吾道之既南,闽浙湘潭,鼎立而三。

圣涂康庄,先生盖与之扬镳而并骖矣。

观其家人唯诺之际,惟理义是探,似人物是耽,惟世道是参。

公取饱谙,包罗浑涵,舍是弗谭。

其亦如夫任重道远,必求其所谓合人己而无惭者耶。

璧{彀去弓加王}骈,有此尺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陆文安书稿泛舟二帖赞
作者: 岳珂 〔宋代〕

自吾道之既南,闽浙湘潭,鼎立而三。
圣涂康庄,先生盖与之扬镳而并骖矣。
观其家人唯诺之际,惟理义是探,
似人物是耽,惟世道是参。
公取饱谙,包罗浑涵,
舍是弗谭。其亦如夫任重道远,
必求其所谓合人己而无惭者耶。
璧彀去弓加王骈,有此尺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陆文安的赞美与敬意。自从我走上南方的道路,福建、浙江和湘潭三地鼎足而立;在这宽广的道路上,老师与我并驾齐驱。观察他的家人,言辞间虽有顺从,但重视的却是道义,似乎对人物有钟情,实则对世道有思考。公取知识渊博,包罗万象,舍弃那些不必要的言谈。他如同那肩负重任的人,必定要追求与人相合而无愧于心的境界。若从璧和弓的角度来看,王骈的尺函也在其中。

注释:

  • 道之既南:指的是个人的道路向南延伸。
  • 鼎立而三:比喻三地之间的鼎足之势,象征着平衡。
  • 圣涂康庄:意指宽广的道路,寓意人生的光明大道。
  • 唯诺之际:指在家庭和社会中,言辞的顺从与回应。
  • 理义:指道理与义务。
  • 舍是弗谭:舍弃不必要的说辞。
  • 任重道远:形容责任重大,前路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宋代诗人,生平经历较为丰富,擅长诗文,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陆文安的书稿泛舟的赞美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道义的关注,以及对知识、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陆文安的品德与学识,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作者以自我经历引入,借助南方三地的鼎立象征,突显了陆文安在当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唯理义是探”,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中,道德与理智的探求是至关重要的。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与陆文安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理想生活的共同向往。诗的最后一联,通过璧与弓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对陆文安学识与品德的高度赞美,体现出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崇高追求以及对道义的执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吾道之既南:引入个人的旅程,表明自我探索的方向。
    • 闽浙湘潭,鼎立而三:描绘三地的文化与人脉交融的局面。
    • 圣涂康庄:象征光明的前途与理想的追求。
    • 观其家人唯诺之际:观察其家人言语中透露的忠诚。
    • 惟理义是探: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似人物是耽:对人物的热爱与关注。
    • 惟世道是参:对世道的思考与参与。
    • 公取饱谙,包罗浑涵:形容其知识的渊博与包容。
    • 舍是弗谭:表明对无意义的言辞的拒绝。
    • 任重道远:强调责任重大与远大的理想。
    • 必求其所谓合人己而无惭者耶:追求与人相合而无愧于心的理想状态。
    • 璧彀去弓加王骈,有此尺函:用比喻手法来进一步赞美陆文安的卓越。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璧与弓的比喻,深化了主题。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道义的重视,展现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友人的敬意。

意象分析:

  • :象征人生的方向与追求的目标。
  • 鼎立:象征稳定的文化与人际关系。
  • 圣涂康庄:象征光明与理想的追求。
  • 璧与弓:象征学识与品德的完美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地是哪些?

    • A. 福建、浙江、湘潭
    • B. 北京、上海、广州
    • C. 成都、西安、沈阳
  2. 诗中强调的主要价值观是什么?

    • A. 财富
    • B. 道义
    • C. 权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岳珂的作品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均展现了对理想与道义的追求,但岳珂更倾向于具体的人物赞美,而王勃则更具宏观视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岳珂传》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