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媚 忆建溪旧事三叠前韵》

时间: 2024-09-19 20:58:42

银筝记按当筵拍,响彻诗喉。

谱付仙眸。

花艳惊人不肯休。

四山岚翠围歌榭,石鼎香浮。

檀板声悠。

舄底江帆叶叶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筝记按当筵拍,响彻诗喉。谱付仙眸。花艳惊人不肯休。四山岚翠围歌榭,石鼎香浮。檀板声悠。舄底江帆叶叶舟。

白话文翻译:

银色的筝声在宴会上轻轻地拨弄,回响在我的诗喉之中。谱写出美妙的曲调,仿佛赋予了仙女的眼眸。花儿盛开,美丽得让人不忍离去。四周青山环绕着歌唱的楼阁,香气袅袅从石鼎中升起。檀木板的声响悠扬动听,江上的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摇曳着。

注释:

  • 银筝:古代一种乐器,声调清脆悦耳。
  • 当筵拍:在宴会上弹奏。
  • 响彻诗喉:声音回响在诗人的喉咙里,形容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 谱付仙眸:像是赋予了仙女的眼睛一样美丽的曲调。
  • 花艳:花朵的色彩鲜艳。
  • 岚翠:指山间的雾气和青翠的山色。
  • 歌榭:歌唱的亭阁。
  • 石鼎:石制的鼎,通常用来香烹或者祭祀。
  • 檀板声悠:檀木制成的乐器声响悠扬。
  • 舄底:船底。
  • 江帆叶叶舟:江上漂浮的小船。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通过描写音乐、花卉、山水等元素,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崇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绍本,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细腻的文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常折射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罗敷媚 忆建溪旧事三叠前韵》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宴会上吟唱的氛围,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自然的感悟。开篇以“银筝记”指向音乐,表达了音乐在宴会中带来的愉悦感受,紧接着“响彻诗喉”,则暗示了诗人与音乐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人的灵感似乎因音乐而获得了启发。

“花艳惊人不肯休”一句,生动地描绘出四周花卉的美丽,仿佛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接下来的“四山岚翠围歌榭”,则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环境,山水环绕,增添了诗的雅致。

最后的“檀板声悠”,将音乐的悠扬与江上的小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整首诗通过音乐、自然和人文的交融,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筝记按当筵拍:宴会上用银筝演奏,音乐声悦耳动听。
  2. 响彻诗喉:音乐声响亮,回响在诗人的喉间,暗示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3. 谱付仙眸:音乐如同赋予了仙女的眼眸,形容其美妙动人。
  4. 花艳惊人不肯休:花朵的艳丽让人惊叹,令人不忍离去。
  5. 四山岚翠围歌榭:四周青山环绕,绿意盎然,形成了一个雅致的歌唱之所。
  6. 石鼎香浮:石鼎中飘出的香气,增添了宴会的氛围。
  7. 檀板声悠:檀木制成的乐器声响悠扬动听。
  8. 舄底江帆叶叶舟:小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曳,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仙女的眼眸,增强了音乐之美的感受。
  • 对仗:如“檀板声悠”与“江帆叶叶舟”,构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 意象:结合音乐、花卉、山水等意象,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音乐与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筝:象征音乐的美丽与雅致。
  • 花艳:象征生命的绚丽与活力。
  • 岚翠: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 歌榭:象征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
  • 檀板:象征音乐的悠扬与动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筝记按当筵拍”中的“银筝”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料

  2. 诗中提到的“花艳惊人不肯休”,表达的含义是: A. 花朵的美丽令人陶醉
    B. 花朵的香气太浓
    C. 花朵的颜色太暗

  3. “四山岚翠围歌榭”中“岚翠”意指: A. 绿色的山
    B. 青山的雾气
    C. 美丽的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罗敷媚》: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之美,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罗敷媚》则强调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愉悦的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清诗选》
  • 相关学术论文与古典文学研究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