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
——戴复古 〔宋代〕
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东园花政好,去岁客重来。
兄弟皆名士,文章动上台。
倾城倾国色,也用觅良媒。
白话文翻译:
在鄂渚这片三千里的土地上,南楼上我独自观赏月亮的轮回。
东园的花儿正好,去年有位客人再次光临。
我的兄弟们都成了名士,他们的文章能够震动朝堂。
倾国倾城的美色,也需要为她寻找良好的媒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鄂渚:指的是鄂州的水域,历史悠久的地方。
- 南楼:指的是面朝南方的楼阁,常用于观景。
- 东园:指的是东边的园子,象征着美好的环境。
- 倾城倾国色:形容女子的美貌,能够使城池倾倒、国家动摇。
- 良媒:指的是合适的媒人,用于婚姻的牵线搭桥。
典故解析:
鄂渚位于长江沿岸,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诗中提到的兄弟皆名士,可能暗指当时的文人风气,表明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宋代诗人,字子复,号复古,出身于士族,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兼具豪放与细腻。他的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然而诗人依然怀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文人对友情和爱情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诗的开篇以“鄂渚三千里”引入,展现出辽阔的视野,营造出一种浩瀚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南楼的月色,表明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的描述不仅是对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
“东园花政好,去岁客重来”一句,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仿佛在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提到的兄弟皆名士,体现了诗人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圈子的互相扶持和共勉。最后一句“倾城倾国色,也用觅良媒”则引领出对爱情的思考,强调美丽的女子需要良好的媒人来成就一段佳缘,暗含对爱情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壮阔又有细腻,诗人通过对外界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鄂渚三千里:开篇描绘辽阔的地域,营造开阔的视觉空间。
- 南楼看月回:强调诗人悠闲的心境,月亮的变化引发内心的思索。
- 东园花政好:描绘自然之美,花开正好,寓意生活的美好。
- 去岁客重来: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友谊的延续。
- 兄弟皆名士:表明诗人圈子里人才辈出,彰显文学气息。
- 文章动上台:指兄弟的才华能够影响朝政,体现文学的力量。
- 倾城倾国色:描绘女子的绝世美貌,强调爱情的追求。
- 也用觅良媒:指美貌需要合适的媒人,反映了对婚姻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倾城倾国色”用以形容女子的美貌,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上下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爱情的思考,展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热切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思考,暗示内心的情感波动。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希望,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 兄弟:象征人际关系的亲密与互助。
- 良媒:象征婚姻与爱情的媒介,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倾城倾国色”是指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美丽的女子
C. 兄弟情谊 -
诗人在哪个地方观月?
A. 东园
B. 南楼
C. 北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比较,二者均有自然景物描绘,但戴复古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而王维则更注重禅意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戴复古诗文集》
这些材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戴复古及其时代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