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申之正字得春郊牧养图二本有楼攻愧先生题》
时间: 2025-01-17 10:0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弓鸣,雁鸭惊。
飞来别浦无人境,春风不摇杨柳影。
长颈纷纷占作家,半游波面半眠沙。
或行或立或如舞,或只或双或群聚。
饮啄浮沉多态度,物情闲暇世忘机。
分明一片太古时,巧伪不作民熙熙。
白话文翻译:
竹弓弦响,惊起了雁鸭。
飞来的它们,来到无人之境,春风中杨柳影子不动。
它们长长的脖子,纷纷占据了岸边,半在水面游动,半在沙滩上休息。
或走或立,或像在舞蹈,或成双成对,或成群聚集。
在这水中饮水觅食,浮沉之间展现出多种态度,物与情闲暇,世人早已忘却机心。
这一切宛如太古时代,巧妙的伪饰并不构成世俗的喧嚣。
注释:
- 竹弓鸣:竹制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声音。
- 雁鸭:指的是水鸟,常见于春季。
- 别浦:远离的水边,指无人之境。
- 杨柳影:春风中,杨柳的影子轻轻摇曳。
- 长颈:指水鸟的长脖子。
- 半游波面半眠沙:水鸟在水面游动的同时,也在沙滩上休息。
- 饮啄:指鸟类饮水和觅食。
- 物情闲暇:自然的状态,人与物之间的悠闲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961年-1033年),字梦得,号复古,北宋时期的诗人。戴复古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水鸟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世间喧嚣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乡野的景色,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水鸟是自然的使者,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水鸟的动作,生动的描绘了它们在水面上的游动与在沙滩上的休息,反映了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美好。
通过“饮啄浮沉多态度”一句,诗人不仅表现了水鸟的多样行为,也隐含着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应该时常回归自然,感受那份宁静与悠闲。
最后,诗的结尾以“分明一片太古时”结束,强调了这种自然状态的永恒与不变,以及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应该学会放下繁杂,回归简单的生活哲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弓鸣,雁鸭惊:开篇通过声音引入场景,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 飞来别浦无人境:描绘了一个宁静、无人打扰的自然环境。
- 春风不摇杨柳影:春风温柔,杨柳的影子静止,表现出一种安详的气氛。
- 长颈纷纷占作家:水鸟长颈探出,似乎在寻找栖息之所。
- 半游波面半眠沙:描绘水鸟在水与沙之间的生活状态。
- 或行或立或如舞:水鸟的多样姿态生动活泼。
- 饮啄浮沉多态度:表现水鸟在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状态。
- 物情闲暇世忘机:人与自然的和谐,世俗的纷扰被遗忘。
- 分明一片太古时:强调这种自然的状态是永恒的。
- 巧伪不作民熙熙:对世俗繁忙的反思,呼唤人们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饮啄浮沉”,赋予水鸟以人类的行为。
- 对仗:如“或行或立或如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水鸟的状态比作悠闲自得的生活,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水鸟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弓:自然的声音,象征生活的真实。
- 雁鸭:春天的使者,代表生机与活力。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柔和与宁静。
- 沙滩:自然的栖息地,象征安逸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弓鸣”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声音
B. 雁鸭的叫声
C. 弓箭的声音 -
诗中“饮啄浮沉多态度”表现了什么? A. 水鸟的多样性
B. 人的烦恼
C. 自然的静谧 -
诗的结尾强调了什么? A. 人世的喧嚣
B. 自然的永恒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但更注重山水的意境,强调孤独与宁静。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酒的意象。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