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暖》

时间: 2025-01-06 05:02:40

先腊梅花谢,不冰溪水流。

早尝春菜饼,暖卸木终裘。

去岁三冬雪,今年百谷秋。

此冬无此瑞,又为老农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腊梅花谢,不冰溪水流。
早尝春菜饼,暖卸木终裘。
去岁三冬雪,今年百谷秋。
此冬无此瑞,又为老农忧。

白话文翻译:

腊梅花已经凋谢,溪水依然流淌而不结冰。
我早已尝了春天的菜饼,温暖的天气让我不再穿重厚的皮裘。
去年冬天积雪如山,今年秋天却丰收了百谷。
这个冬天没有瑞雪,老农对此感到忧虑。

注释:

  • 腊梅:一种冬季开花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希望。
  • :指春天时吃的菜饼,寓意春天的来临和丰收。
  • :指用毛皮做的衣服,象征寒冷的冬天。
  • 瑞雪:指能给来年带来丰收的雪,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
  • 老农:指年长的农民,象征着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忧虑。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瑞雪兆丰年”是一个常见的民间谚语,意指冬天若下雪则来年会有好收成,体现了农民对自然变化的依赖和期待。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缺乏瑞雪的担忧,隐含了对农业丰收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原之,号复古,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思想深邃,常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其作品多富有哲理,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农业社会,农民的生活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诗人在经历一年的季节更替后,感受到自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借此表达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

诗歌鉴赏:

《雪后暖》是一首通过描绘冬季自然景象与农民生活的诗作,反映了农村的季节变迁与农民的情感。诗的开头以“腊梅花谢”引入,展现出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希望。接着通过对“春菜饼”的描写,传达出温暖的气息,暗示春天即将来临。诗人在此表现出对温暖和丰收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去年的回忆和今年的忧虑,指出“去岁三冬雪,今年百谷秋”,表现出自然规律的变化。同时,诗人对“无瑞”的忧虑,不仅是对未来的担心,也是对农民生计的关切。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自然变化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腊梅花谢:腊梅花的凋谢暗示冬天的结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
  2. 不冰溪水流:溪水仍在流淌,生活依然继续,展现出自然的生命力。
  3. 早尝春菜饼:春菜饼的提前品尝暗示春天的临近和丰收的期待。
  4. 暖卸木终裘:温暖的天气让人们不再需要厚重的衣物,象征着寒冷的消退。
  5. 去岁三冬雪:回忆去年的冬天,说明了自然的变迁。
  6. 今年百谷秋:今年的秋天丰收,表现出对农业的期待。
  7. 此冬无此瑞:今年冬天没有瑞雪,暗含对未来的忧虑。
  8. 又为老农忧:表达了农民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未来收成的担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先腊梅花谢,不冰溪水流”,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用腊梅花与溪水流动比喻春天的来临。
  • 象征:瑞雪象征着丰收,表现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变化的描绘,反映了农民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丰收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梅:象征坚韧与希望,预示春天的到来。
  • 溪水:流动的水象征生命与活力。
  • 春菜饼:象征丰收与温暖的生活。
  • 瑞雪:象征好年景与丰收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先腊梅花谢”中的“腊梅”指的是: A. 春天的花
    B. 冬天的花
    C. 夏天的花
    D. 秋天的花

  2. “暖卸木终裘”中的“裘”指的是: A. 一种食物
    B. 一种衣物
    C. 一种工具
    D. 一种植物

  3. 诗中提到的“瑞雪”象征着: A. 农民的忧虑
    B. 丰收的希望
    C. 冬天的寒冷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的《雪后暖》与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于对自然变化的忧虑和期待,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