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棠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十月园林不雨霜,
朝曦赫赫似秋阳。
夜来听得游人语,
不见梅花见海棠。
白话文翻译:
十月的园林没有下雨却出现了霜,
早晨的阳光辉煌得像秋天的太阳。
昨夜听见游人交谈的声音,
却没有梅花,只有海棠花。
注释:
- 十月:农历十月,秋末冬初的季节。
- 园林:指花园或景区,表示诗人的游览场所。
- 不雨霜:没有降雨,但已出现霜冻的现象,暗示天气转凉。
- 朝曦赫赫:早晨的阳光明亮而辉煌。
- 游人语:游人之间的谈话声,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花,通常在寒冬中盛开。
- 海棠:春天开放的花,象征着美丽和温柔。
典故解析:
- 梅花与海棠:梅花常与高洁、清寒相联系,而海棠则代表春天的温暖和柔美,二者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十月,正值秋冬之交,诗人游览园林,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梅花的怀念。
诗歌鉴赏:
《海棠》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开篇“十月园林不雨霜”,以极简的语言描绘出十月的天气状况,给人以清冷的感觉。接下来的“朝曦赫赫似秋阳”,则通过明亮的晨光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
而“夜来听得游人语”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园林里游人如织的热闹氛围,这种人声的交织与自然景色相互映衬,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不见梅花见海棠”,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梅花的缺失让人感到一丝惆怅,但海棠的盛开又带来了一种温馨的美感。
整首诗在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又流露出诗人的情思。诗中通过对海棠与梅花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月园林不雨霜:描绘了初冬的园林景象,展现了季节的转变和气候的变化。
- 朝曦赫赫似秋阳:形容早晨的阳光明亮而温暖,给人以希望和生机。
- 夜来听得游人语:通过游人的谈话声,展现出园林的热闹与生动。
- 不见梅花见海棠:对比了两种花卉,表达了对梅花的怀念,同时海棠的出现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早晨的阳光比作秋天的阳光,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雨霜”与“秋阳”,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反衬:梅花与海棠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冬季节的园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通过梅花与海棠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十月: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 园林:代表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交融。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与冬季联系。
- 海棠: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美丽,体现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月份?
- A. 九月
- B. 十月
- C. 十一月
-
诗中提到的两种花是?
- A. 海棠与桃花
- B. 梅花与海棠
- C. 牡丹与菊花
-
诗中“朝曦赫赫似秋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凄凉
- B. 生机勃勃
- C. 忧伤
答案:
- B. 十月
- B. 梅花与海棠
- B. 生机勃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王安石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梅花》 - 王安石:同样描写梅花,强调了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高洁,与《海棠》中的海棠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花卉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
《春晓》 - 孟浩然: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与《海棠》的秋冬主题形成对比,展现了四季变化带来的生命活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