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时间: 2025-01-14 19:45:38

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

师事黄公千战后,

身骑白马万人中。

笳随晚吹吟边草,箭没寒云落塞鸿。

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作者:刘长卿 〔唐代〕

龙骧校猎邵陵东,
野火初烧楚泽空。
师事黄公千战后,
身骑白马万人中。
笳随晚吹吟边草,
箭没寒云落塞鸿。
三十拥旄谁不羡,
周郎少小立奇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邵陵东进行的猎场,背景是刚刚经历的野火使楚泽变得空旷。诗人提到自己曾是黄公的门徒,经过千次战斗,今天骑着白马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随着晚风的吹动,笳声响起,诗人吟咏边草,箭矢也没入寒云,落下如鸿雁。三十岁时,手握大旗,谁能不羡慕?周郎在年轻时就建立了赫赫战功。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骧:形容马的威猛,常用于形容骏马。
  • 校猎:指在野外进行狩猎活动。
  • 楚泽:楚国的泽地,这里引申为广阔的草地。
  • 师事:跟随、学习。
  • 黄公:指黄忠,三国时期的名将。
  • 万人中:指人群中。
  • :一种乐器,类似于号角。
  • 箭没:箭矢射入。
  • 寒云:指冬天的云,象征寒冷。
  • 塞鸿:指北方的鸿雁,象征迁徙。

典故解析

  • 黄公:出自《三国志》,黄忠是一位年长的将领,勇猛善战,诗人以他为师,体现出对英雄的崇敬。
  •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以年轻时的杰出表现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景曜,号诚斋,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官,后因政治原因被贬。其诗风典雅清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事,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历之际,反映了他对英雄人物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猎场的壮观场景中,诗人感受到生死与荣耀的交织,引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作,通过描绘狩猎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首句“龙骧校猎邵陵东”,展现了狩猎的壮阔场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接下来的“野火初烧楚泽空”,则把自然灾害与狩猎活动结合起来,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常。

诗中提到“师事黄公千战后”,不仅表明诗人曾有辉煌的军事经历,也反映了他对黄忠的敬仰,象征着对历史英雄的追随。身骑白马的形象,更是将诗人塑造成勇敢无畏的战士,展现了个人的英雄情怀。

在后半部分,笳声与箭矢的意象交替出现,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心中的激荡与宁静。最后一句“三十拥旄谁不羡”,表达了对年轻时光和成就的追忆与羡慕,诗人在感慨中流露出对英雄壮志的渴望。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狩猎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对英雄气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的气度与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骧校猎邵陵东:描述了狩猎的场景,龙骧表示马的威猛,校猎则强调了狩猎的活动。
  • 野火初烧楚泽空: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楚泽变得空旷,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师事黄公千战后:提到黄公,强调了学习与传承,表明经过多次战斗的磨炼。
  • 身骑白马万人中:诗人以突出的形象表现出自己的勇气与地位。
  • 笳随晚吹吟边草: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意境。
  • 箭没寒云落塞鸿:箭矢的命中象征着决断与果敢。
  • 三十拥旄谁不羡:表达了对年轻时光与成就的羡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骧”比喻骏马,增加了雄壮感。
  • 对仗:如“箭没寒云落塞鸿”,形成音韵美。
  • 排比:句式的重复使用,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个人成就的追忆,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骧:象征着力量与勇气。
  • 野火:代表自然灾害与生存的挑战。
  • 白马:象征着英雄与荣耀。
  • 寒云: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 笳声:代表着军事号角,激励士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周瑜
    B. 黄忠
    C. 曹操

  2. 诗中“龙骧”用来形容什么?
    A. 猎场
    B. 骏马
    C. 诗人

  3. 诗中提到的“箭没寒云落塞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孤独
    C. 果敢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渡荆门送别》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刘长卿的《观校猎》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而刘长卿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