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南渡》
时间: 2025-01-06 06:4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利州南渡
作者: 温庭筠 〔唐代〕
澹然空水对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水面上,夕阳的余晖洒下,
曲折的小岛在苍茫的水天之间相接。
水面上,马嘶声响起,船只缓缓驶离,
柳树旁,人们在等待,静静等船归来。
几丛沙草,群鸥飞散,
万顷江田,一只白鹭在空中翱翔。
谁能理解,乘舟去寻范蠡的心情,
在五湖烟水之间,独自忘却凡尘的忧虑。
注释:
- 澹然:清淡、宁静的样子。
- 斜晖:夕阳的余晖,光线斜照。
- 苍茫:广阔无边,形容景色的辽阔。
- 波上马嘶:水面上有马的嘶鸣声。
- 柳边人歇:柳树旁的人在休息。
- 沙草:生长在沙滩上的草。
- 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后隐居于五湖,经商致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70年),字飞卿,号湘灵,唐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影响深远。温庭筠的生活背景复杂,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落。
创作背景:
《利州南渡》是在温庭筠游历利州时所作,描绘了他在水边的闲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人物范蠡的敬仰。
诗歌鉴赏:
《利州南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作,透过宁静的水面与斜晖映照的岛屿,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第一句“澹然空水对斜晖”,描绘了水面如镜、夕阳斜照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平和。接下来的“曲岛苍茫接翠微”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出曲折孤岛在天地之间的苍茫感。
诗中还有“波上马嘶看棹去”,通过马的嘶鸣声与船的离去,表现了人们在自然中活动的生动场景。而“柳边人歇待船归”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的浩瀚与自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两句“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不仅体现了对范蠡的敬仰,更表达了诗人渴望隐逸与忘却世俗的心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哲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澹然空水对斜晖:描绘了宁静的水面与夕阳的余晖,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曲岛苍茫接翠微:描绘了小岛的广阔与苍茫,给人一种幽远的感觉。
- 波上马嘶看棹去:水面上马嘶声响,船只缓缓驶离,展现了动态的自然景象。
- 柳边人歇待船归:柳树旁的休息人,表现了静谧的生活情景。
- 数丛沙草群鸥散:沙滩上的草丛与飞散的鸥鸟,表现了自然的生动。
- 万顷江田一鹭飞:广阔的江田上一只白鹭飞翔,象征着自由与恬静。
- 谁解乘舟寻范蠡: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范蠡的追寻与敬仰。
- 五湖烟水独忘机:在五湖的烟水之间,独自忘却世俗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在“苍茫接翠微”中,通过对比展现自然的辽阔。
- 拟人:马嘶声赋予自然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柳边人歇待船归”与“数丛沙草群鸥散”,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人物范蠡的敬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宁静与流动。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 小岛:象征着孤独与隐逸。
- 群鸥:象征着自由与生活的生机。
- 范蠡:象征着智慧与成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波上马嘶”意指什么? A. 马在水中游泳
B. 水面上马的嘶鸣声
C. 马在岸边吃草
D. 马在河边休息 -
“谁解乘舟寻范蠡”中,范蠡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唐代诗人
B.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
C. 汉代的将领
D. 宋代的书法家 -
诗中体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喜悦
C. 宁静与向往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江雪》与《利州南渡》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前者以孤独的渔者与雪景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寂,而《利州南渡》则通过悠然的水景与历史人物的追寻,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向往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