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县事)
作者:韦应物 〔唐代〕
原文展示: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三次担任百里地方的官职,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只感叹官职依旧,听说地方又多次变迁。
在海边,鱼盐的生意兴隆;在湖边,种姜和甘蔗的田地丰美。
来到这里,地方风俗安定,琴堂里又恢复了宁静。
注释:
- 三为百里宰:指作者三次担任百里地方的县官。
- 邑屡迁:指县城多次迁移,造成不稳定。
- 鱼盐滨海利:形容海边的鱼盐贸易繁荣。
- 姜蔗傍湖田:描绘湖边种植的作物,显示农业丰收。
- 安氓俗:指当地民风淳朴、安定。
- 琴堂:指琴瑟相和之地,象征和谐的生活。
典故解析:
“百里宰”涉及古代官职,通常指县令或地方官。韦应物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官职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表达对自然与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韦应物担任地方官期间,反映了他对官职变迁和地方民情的思考,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唐明府赴溧水》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官职变迁的感慨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三为百里宰”引入,诗人已经三次担任县官,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但内心的感慨却是官职的无常与变迁。接着,他描绘了海边鱼盐的繁荣与湖边田地的丰美,展现了地方经济的兴旺,同时也隐含着对社会稳定的渴望。最后一句“琴堂又晏然”,则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仗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韦应物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绘一个地方的风光,更是通过对地方经济与民风的描写,传达了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求和对官职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作者三度担任县令,时间已经十多年,突出了他的经历与变迁。
-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感慨官职依旧,而地方却频频变迁,反映出社会的不稳定。
-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描绘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展现了自然资源的富饶。
-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描述了地方民风淳朴、生活和谐,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例如“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比喻社会状态,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职变迁的无奈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悟。
意象分析:
- 鱼盐:象征着繁荣的经济与生活。
- 姜蔗:代表着丰收与富足的农业。
- 琴堂:象征着和谐与安定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韦应物担任了多少次百里宰?
- A. 一次
- B. 三次
- C. 五次
- D. 十次
-
诗中“鱼盐滨海利”描述的是哪里的经济状况?
- A. 山区
- B. 海边
- C. 湖边
- D. 城市
-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 A. 官职
- B. 自然
- C. 安定生活
- D. 战争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送唐明府赴溧水》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描写了对友人的送别,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对地方安定的思考,而王勃则更多表达了个人抱负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