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雨余秋暑,移床拣午凉。
小风吹醉面,凛气忽如霜。
日脚何曾动,桐阴有底忙。
倦来聊作睡,睡起更苍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秋天的午后,天气依然炎热,我搬了床铺寻找凉爽。微风拂面,让人感到醉意,突然又觉得空气如同寒霜般刺骨。阳光似乎没有移动,梧桐树荫下显得格外繁忙。感到疲倦,我随意地打了个盹,醒来时却更加迷茫。
注释:
- 过雨:指经过一场秋雨,天气变化。
- 余秋暑:指秋天的余热尚存,天气依旧炎热。
- 移床:搬动床铺的位置,以便寻找凉爽的地方。
- 拣午凉:选择午后的凉爽。
- 小风吹醉面:微风轻轻拂面,令人感到舒适,仿佛醉了。
- 凛气忽如霜:突然感到一阵寒气,像是冬天的霜。
- 日脚:日光的照射和位置。
- 桐阴:梧桐树的阴影。
- 倦来聊作睡:感到疲倦于是随便打个盹。
- 睡起更苍茫:醒来后感到更加迷茫和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如“过雨余秋暑”描绘了季节更替的细微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描写自然和生活的细腻情感,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午后天气的变化,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体验生活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午睡起》以清新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后秋天的午后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过雨余秋暑”体现了天气的变化,表达了秋季的温暖与凉爽并存的矛盾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小风吹醉面”的描写,传达出微风的舒适感,仿佛让人感到一种醉意,但随之而来的“凛气忽如霜”又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寒冷的逼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倦来聊作睡,睡起更苍茫”则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迷茫,仿佛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联系,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过雨余秋暑”:诗人描绘了秋雨过后,依然存在的暑气,反映出季节的复杂性。
- “移床拣午凉”:通过移动床铺寻找凉爽,体现出诗人对舒适环境的追求。
- “小风吹醉面”:微风轻拂,带来舒适感,表现诗人享受自然的惬意。
- “凛气忽如霜”:突如其来的寒意,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 “日脚何曾动”:疑问句中反映出时间的静止和对比。
- “桐阴有底忙”:桐树阴影下的忙碌,暗示生活的节奏和自然的生机。
- “倦来聊作睡”:反映出诗人因疲惫而小憩的状态。
- “睡起更苍茫”:醒来后的迷茫感,体现出对生活的深思。
-
修辞手法:
- 对比:如“醉面”与“霜”,形成强烈的感官对比。
- 拟人:让自然的风和阳光似乎有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洗净与新生,同时也带来季节的变化。
- 秋: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含生命的短暂。
- 风:象征着变化与轻松,同时也代表着自然的生命力。
- 霜:象征着寒冷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向往
- B. 对自然变化的感悟
- C.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
“小风吹醉面”中的“醉”字有什么含义?
- A. 指喝醉酒
- B. 指感到舒适
- C. 指沉睡不醒
-
诗中提到的“桐阴”指的是什么?
- A. 桐树的阴影
- B. 秋天的阴云
- C. 夜间的阴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通过自然描绘反映出作者的情感,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与国家的忧虑。
- 王维的《鹿柴》:以清新自然的意境与杨万里相似,但更强调隐逸与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