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丹阳县五首》

时间: 2025-01-01 14:40:55

水从常润路都迷,曲曲长河曲曲堤。

不是两窗供日脚,更无南北与东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从常润路都迷,曲曲长河曲曲堤。
不是两窗供日脚,更无南北与东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常常湿润的路,水流在这条路上交错而行,形成了曲折的河流和堤岸。这里不是两扇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更没有南北和东西的方向。

注释:

  • :指河流或水流。
  • 常润:常常湿润的意思。
  • :道路,行走的地方。
  • :迷惑、迷失,形容水流曲折,让人难以辨认方向。
  • 曲曲:形容曲折的样子,重复使用加强语气。
  • 两窗:这里比喻阳光的照射,指代光明的来源。
  • 日脚:日光的照射,阳光的路径。
  • 南北与东西:方位,表明没有方向感。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作以清新、自然、真情著称,尤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他的诗风被称为“婉约”,常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晓过丹阳县五首》是杨万里在丹阳游历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迷人,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与方向的思考。开头“水从常润路都迷”,让人感受到潮湿的空气和柔和的水流,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地。诗人通过“曲曲长河曲曲堤”的描绘,表现了河流的蜿蜒和堤岸的起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景。

在描写的过程中,诗人并没有关注具体的方位,而是强调了“更无南北与东西”,意在表达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更是对心灵状态的探求。诗人在这迷雾般的自然中,寻找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在节奏上也显得轻快,有一种流动的美感,与自然的韵律相得益彰。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从常润路都迷:水流在常润的道路上,曲折而迷离,给人一种迷惑的感觉。
  • 曲曲长河曲曲堤:长河蜿蜒而行,堤岸也随之曲折,传达出自然的灵动。
  • 不是两窗供日脚:并没有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比喻没有光明的方向。
  • 更无南北与东西:更是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暗示人生的无常和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人用“窗”比喻阳光的照射,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对称,如“南北与东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路、河、堤,构成了一幅动态的自然画面,展现诗人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体现了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流动与生命。
  • :象征人生的旅程。
  • 长河:象征时间的流逝。
  • :象征保护与隔绝。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赋予了诗歌更深层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从常润路都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迷惑
    • C. 悲伤
  2. “更无南北与东西”意在说明什么?

    • A. 方向感
    • B. 超然状态
    • C. 自然美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A. 水、路
    • B. 山、风
    • C. 森林、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与王维的自然诗,杨的细腻与王的宏伟形成对比,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