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堂》
时间: 2025-01-06 09:46: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风堂
作者: 朱翌 〔宋代〕
一溪之云各为雨,聊与萧王分出处。
乱山深处有生涯,三尺渔竿一枝櫓。
细读怀仁辅义书,先生於世未尝疏。
我已飘然遗物去,斯言却以告司徒。
参政树碑颂遗德,舍人作堂诏无极。
高风之高高几何,下视乌龙六千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中提到“溪云各自为雨”,表达了人与自然的独立关系;而“聊与萧王分出处”则是对古人情怀的怀念。后面的“乱山深处有生涯”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渔竿和櫓象征着简单而自在的生活方式。接着提到“细读怀仁辅义书”,显示了对文化的尊重与追求;而“我已飘然遗物去”则暗示了对世俗的超脱。最后几句提到的“高风”则是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注释:
- 溪云:指溪流上空的云彩,象征着自然的变化。
- 萧王:可能指历史上以高洁著称的人物,如萧何。
- 怀仁辅义:指的是怀仁和尚和他的书籍,寓意文化的传承。
- 参政:指参与政治,树碑颂德则是对先贤的纪念。
- 乌龙:指山脉或高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高风亮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提到的书籍和人物,显示了他对古代文化和道德的崇敬。
诗歌鉴赏:
朱翌的《高风堂》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及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开篇“溪云各为雨”一句,展现了自然界的独立性和变化之美,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提到的“乱山深处有生涯”,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生活状态,渔竿和櫓则象征着简朴而满足的生活方式。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细读怀仁辅义书”展示了对文化的尊重,强调了知识和道德的传承。最后几句“高风之高高几何”更是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对高远境界的探索。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朱翌高洁的情操和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溪之云各为雨:溪水上空的云每一朵都有它的雨,象征自然的独立与变化。
- 聊与萧王分出处:与古代高洁之人萧王一起分享出身的情怀。
- 乱山深处有生涯:在乱山深处,过着隐逸的生活。
- 三尺渔竿一枝櫓:用渔竿和櫓象征简朴自在的生活。
- 细读怀仁辅义书:细细品读怀仁的书籍,体现对文化的尊重。
- 先生於世未尝疏:古代先生对世俗从未疏离。
- 我已飘然遗物去:我已超脱于世俗,遗弃了物质。
- 斯言却以告司徒:这些话却要告诉司徒,传递理想。
- 参政树碑颂遗德:在政治上树碑铭记古人的德行。
- 舍人作堂诏无极:舍人作堂,意在追求无尽的理想。
- 高风之高高几何:高风的高度到底有多高。
- 下视乌龙六千尺:俯瞰乌龙山脉六千尺的高度,象征高远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和雨比作自然的变化,寓意人生的独立。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云:象征自由和变化。
- 渔竿:象征隐逸生活的简单与满足。
- 高风:象征高尚品德和理想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溪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由与变化
C. 人际关系
答案:B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A. 渔竿和櫓
B. 书籍
C. 山脉
答案:A -
诗中的“高风”指代的是? A. 高远的道德理想
B. 自然风景
C. 书本知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朱翌《高风堂》与王维《山居秋暝》: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但朱翌更强调道德理想,王维则更多展现自然的宁静之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