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寺古老僧静,亭阴修竹多。
莱公作州日,部曲屡经过。
众推识公面,苍石眠绿莎。
白话文翻译:
这座寺庙古老而僧人静谧,亭子下阴影中修竹茂盛。
莱公任职的日子,部下常常经过这里。
大家都推崇认识莱公的面容,苍翠的石头上静卧着绿草。
注释:
- 寺:指寺庙。
- 古:古老的,形容寺庙的历史悠久。
- 僧静:僧人安静,形容寺庙的宁静氛围。
- 亭阴:亭子下的阴影,形容亭子的遮蔽。
- 修竹:修长的竹子,常用于描写环境的优雅。
- 莱公: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官,可能是指莱芜的公职人员。
- 作州日:指的是担任州官的日子。
- 部曲:指部下或随从。
- 众推识:大家都推崇和认识。
- 苍石:指颜色苍老的石头,形象生动。
- 绿莎:绿色的苔藓,形容自然的生机。
典故解析:
“莱公”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著名的官员,具有地方治理的象征意义。其任职期间常有部下经过,显示了他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诗中描绘的环境,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际关系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黄庭坚常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细致观察。开头的“寺古老僧静”不仅描绘了寺庙的古朴与僧侣的宁静,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接下来的“亭阴修竹多”,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亭子下修竹的苍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莱公作州日,部曲屡经过”将人文与自然结合,描绘出莱公在地方治理中的角色,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众推识公面,苍石眠绿莎”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苍老的石头与绿草的相依相偎,表现出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寺古老僧静:古老的寺庙,僧人静谧,表现了宁静的气氛。
- 亭阴修竹多:亭子下的阴影中修竹茂盛,描绘了环境的优雅。
- 莱公作州日:讲述莱公的任职生活,反映了社会人际关系。
- 部曲屡经过:部下常常经过,显示了莱公的影响力。
- 众推识公面:大家都认识莱公,反映了他的名声与地位。
- 苍石眠绿莎:苍老的石头上长满绿草,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苍石”和“绿莎”来比喻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生机。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出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对寺庙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事务的淡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象征着宁静与修行的场所,体现了内心的平和。
- 僧:代表着智慧与内省,暗示了对人生的思考。
- 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表现了生命的力量。
- 莱公: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反映出官场的现实。
- 苍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淀。
- 绿莎: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莱公”是指什么? A. 地方官
B. 高僧
C. 文人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官场纷扰
B. 自然与宁静
C. 诗人的生活 -
“苍石眠绿莎”中“苍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年轻的生命
B. 时间的流逝
C. 官场的权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都表现了对环境的细腻描写,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黄庭坚则侧重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王维《鹿柴》:同样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平和,但王维更注重心灵的归隐,而黄庭坚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找寻生存的哲理。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