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

时间: 2025-01-06 12:01:57

迢迢此恨杳无涯,楚泽嵩丘千里赊。

歧路别时惊一叶,

云林归处忆三花。

秋天苍翠寒飞雁,古堞萧条晚噪鸦。

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意思解释

诗词原文展示

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
作者:刘长卿 〔唐代〕

迢迢此恨杳无涯,
楚泽嵩丘千里赊。
歧路别时惊一叶,
云林归处忆三花。
秋天苍翠寒飞雁,
古堞萧条晚噪鸦。
他日山中逢胜事,
桃源洞里几人家。

白话文翻译

这段感情漫长而无尽,
楚国的湖泽与嵩山的丘陵相隔千里。
在分岔的路口告别时,树叶在风中轻轻摇动,
回忆起在云林归处的三朵花。
秋天的苍翠中,寒冷的飞雁南迁,
古老的土堞上,萧瑟的晚风中鸦鸣声响。
将来在山中遇见美好的事情,
桃源洞里又有多少人家居住?

注释

  • 迢迢:形容远,遥远的样子。
  • 无涯:没有尽头。
  • :延续,延长。
  • 歧路:分岔的路。
  • 惊一叶:在告别时,轻微的动作引发了情感的波动。
  • 云林:指山林中的云雾。
  • 苍翠:形容青绿而浓厚的颜色。
  • 寒飞雁:寒冷时飞翔的雁,象征秋冬的到来。
  • 古堞:古老的土堤,象征历史的沧桑。
  • 桃源洞:传说中的理想境地,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唐代诗人,字逢辰,号景山。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写景、抒怀,尤其在山水诗方面有独特贡献。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作者晚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送别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诗中交织着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理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开篇以“迢迢此恨杳无涯”引入,直接表达了送别时的伤感,恨意虽深,却是无尽的,正如遥远的距离。接着描写了楚泽和嵩丘之间的遥远,暗示友谊的珍贵与距离的无奈。“歧路别时惊一叶”,在告别的瞬间,微风摇动一片树叶,似乎在传递着别离的惆怅与不舍。

随着诗意的发展,秋天的苍翠与飞雁的寒冷描绘出自然的萧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最后,诗人以“桃源洞里几人家”结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即使分离,重逢时定有美好的事物等待着他们。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深厚的友情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唐诗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迢迢此恨杳无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无尽的伤感。
  2. 楚泽嵩丘千里赊:描绘了遥远的地理距离,象征着心灵的距离。
  3. 歧路别时惊一叶:在分离的时刻,一片树叶轻轻摇动,象征着情感的波动。
  4. 云林归处忆三花:回忆起在云雾中的美好时光,三朵花可能象征友人的三种美德。
  5. 秋天苍翠寒飞雁:描绘秋天的景象,寒飞的雁引发对变迁的感慨。
  6. 古堞萧条晚噪鸦:古老的土堞与晚归的鸦鸣,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7. 他日山中逢胜事:表达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山中总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8. 桃源洞里几人家:桃源象征理想生活,暗示希望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深化情感。
  • 拟人:树叶的摇动与飞雁的归来赋予了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深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隐喻了人生的离别与重逢,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雁:象征秋冬的来临与离别。
  • 三花:可能象征友谊与美好的回忆。
  • 桃源:象征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歧路别时惊一叶”指的是什么? A. 告别时的一片树叶
    B. 一棵大树
    C. 远方的山

  2. 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盼通过什么意象表现? A. 飞雁
    B. 桃源洞
    C. 古堞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对友人的送别情感。
  • 《夜泊牛津》(王湾):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与《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送友人》更为豪放,而《送常十九》则显得更为细腻与沉重。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唐诗对人情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长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