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和老人盆池》
时间: 2025-01-06 09:08: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埋盆作沼野人家,
数斛山泉拍两涯。
人立晚风凉似水,
荷浮香气胜于花。
蛙声恰恰宜飞雨,
鹜影依依欠落霞。
齐物逍遥无大小,
不须烦恼发生丫。
白话文翻译:
将大盆埋在地里,造成一个小水塘,
几斛山泉水拍打着两岸。
人站在这里,晚风凉爽得像水,
浮在水面的荷花香气胜过花朵。
青蛙的叫声恰好适合飞雨,
野鸭的身影依依不舍地追逐落霞。
万物齐平,逍遥自在,无论大小,
不需要为生活琐事烦恼。
注释:
- 埋盆:指将大盆埋入土中,形成水池。
- 沼野:指小水塘或湿地。
- 数斛:斛,古代量器,这里指代水量的多少。
- 拍:拍打,形容水波拍击岸边的声音。
- 晚风:傍晚的风,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 胜于花:香气比花更浓烈。
- 恰恰:正好,恰好。
- 鹜:指野鸭。
- 欠:欠缺,形容追逐的姿态。
- 齐物:万物平等,指一种无忧无虑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景升,号云泉,南宋诗人,尤以山水诗著称。洪咨夔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上士人多倾向于隐逸生活,追求自然生活的乐趣。洪咨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烦恼的超然。
诗歌鉴赏:
《敬和老人盆池》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在诗中,作者首先通过“埋盆作沼野人家”引入了自然景象,水塘的设定为后续的描写提供了生动的背景。接着,诗人描绘了晚风、荷香、蛙声等细节,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氛围。尤其是“荷浮香气胜于花”,不仅显示出水中荷花的芬芳,也暗示了自然的魅力超越了人工的美。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齐物逍遥无大小”强调一种生活哲学,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这种“无大小”的逍遥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在自然的怀抱中,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体验到一种生命的真谛。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和谐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埋盆作沼野人家:通过埋下大盆形成水塘,描绘出乡村人家的自然环境。
- 数斛山泉拍两涯:山泉水拍打着水塘的两岸,带来动感的自然音响。
- 人立晚风凉似水:站在水边,晚风带来如水般的凉意,令人感到舒适。
- 荷浮香气胜于花:水面的荷花散发的香气,超过了其他花朵,展现自然的芬芳。
- 蛙声恰恰宜飞雨:青蛙的叫声与即将来临的雨水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的自然景象。
- 鹜影依依欠落霞:野鸭的身影在夕阳下逐渐消失,勾勒出美丽的黄昏画面。
- 齐物逍遥无大小:万物之间无大小之分,表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 不须烦恼发生丫:无需为世俗琐事烦恼,体现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风比作水,形象地表达凉爽的感觉。
- 拟人:青蛙声与飞雨相适应,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感情。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蛙声恰恰”和“鹜影依依”。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烦恼的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盆:象征着自然环境的创造,体现田园风光。
- 山泉:代表清新、自然的元素,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荷花:象征纯洁、美丽,带来芳香的意象。
- 蛙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增添生机。
- 鹜影:象征自由、闲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埋盆作沼野人家”中的“盆”指的是什么?
- A. 水池
- B. 饮水器
- C. 花盆
- D. 餐具
-
诗中提到的“蛙声”是用来衬托什么的?
- A. 夏天的热闹
- B. 雨天的宁静
- C. 自然的和谐
- D. 乡村的喧闹
-
“齐物逍遥无大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忧愁与烦恼
- B. 自由与无拘束
- C. 追求名利
-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洪咨夔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然而,洪的诗更强调生活的闲适与超然,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结合,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洪咨夔研究》
以上内容对《敬和老人盆池》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和学习引导,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