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梵僧颐蒙堂》

时间: 2025-01-06 09:46:53

山下有雷颐,山下出泉蒙。

主静山之体,养正静之功。

闲闲六窗明,寂寂万籁空。

坐观鼻端白,岩花自春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下有雷颐,山下出泉蒙。
主静山之体,养正静之功。
闲闲六窗明,寂寂万籁空。
坐观鼻端白,岩花自春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下的雷颐和泉水,表现出静谧山体的风貌,强调了宁静的修养之道。窗外的光线明亮而悠闲,四周寂静无声。诗人坐在这里,观赏着鼻尖的白色,仿佛岩石上的花朵也在春风中悄然绽放。

注释:

  • 雷颐:指的是山下的雷声,形容山下的景象。
  • 泉蒙:泉水汩汩流出,清澈如蒙,象征纯净。
  • 主静山之体:指的是山的本质是静谧的。
  • 养正静之功:强调修身养性的功夫在于保持内心的静。
  • 闲闲六窗明:六扇窗户透出明亮的光线,象征安静的环境。
  • 寂寂万籁空:四周寂静无声,万物似乎都沉寂下来。
  • 鼻端白:指的是白色的花朵或雪,强调一种纯净的状态。
  • 岩花自春风:岩石上的花朵在春风中自然盛开,象征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宗宪,号震川,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融入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洪咨夔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山水的欣赏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自然的宁静,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净梵僧颐蒙堂》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思考。诗的前两句“山下有雷颐,山下出泉蒙”直接描绘出一幅山水画卷,雷声与泉水交织,生动且富有层次感。接下来的“主静山之体,养正静之功”则转向了哲理的探讨,强调了静谧环境对心灵修养的重要性,体现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

“闲闲六窗明,寂寂万籁空”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万物都在静默中感受生命的律动。最后两句“坐观鼻端白,岩花自春风”更是以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微小生命的关注,白色的花朵在春风中自然而然地盛开,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哲理的深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下有雷颐:描绘山下的自然景象,雷声如鼓,震撼心灵。
  • 山下出泉蒙:泉水的清澈流出,构成了山下生机勃勃的画面。
  • 主静山之体:强调山的本质在于其宁静的特性。
  • 养正静之功: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于保持内心的安宁。
  • 闲闲六窗明:窗明几净,给人一种安静的氛围。
  • 寂寂万籁空:周围一片寂静,象征着宁静的世界。
  • 坐观鼻端白:以细腻的视角观察自然的美,白色花朵的象征。
  • 岩花自春风:自然之美在春风中绽放,传递出生命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山下的雷声与泉水比喻自然的和谐。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岩花在春风中“自”盛开,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自然宁静的描写,传达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简约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震撼。
  • :代表生命与纯净。
  • :象征稳重与宁静。
  • :象征视野的开阔与内心的明亮。
  • :象征生命的繁盛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山下出泉蒙”,泉水的特点是什么?

    • A. 清澈
    • B. 浑浊
    • C. 冷冽
    • D. 温暖
  2. “主静山之体”强调了什么?

    • A. 山的力量
    • B. 山的宁静
    • C. 山的美丽
    • D. 山的高度
  3. 诗人坐观的是什么?

    • A. 山的高峰
    • B. 岩石上的白花
    • C. 窗外的风景
    • D. 河水的流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洪咨夔的《净梵僧颐蒙堂》都是以山水为题材,前者着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独,后者则更强调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