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州山僧房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路突亭依石,林凹渚见沙。
嵚危几岣嵝,深蔚似琅琊。
客仙惊寒思,僧闲忘岁华。
两窗风露影,一树枇杷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的住处,路边的小亭子依偎在石头旁,树林的凹处能看到沙洲。高耸的山峦和险峻的崖壁,深邃的青色如同琅琊山一样。客人和仙人都因寒冷而生出思绪,僧人却悠闲自得,忘却了时光的流逝。两扇窗户透出风露的影子,一棵枇杷树开满了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突:指突出的地方,这里形容小亭子的位置。
- 亭:指小亭子,供人休息的地方。
- 渚:水边的沙洲。
- 岣嵝:指险峻的山崖。
- 蔚:深邃的样子,形容颜色的浓厚。
- 琅琊:指琅琊山,代指美丽的山水。
- 客仙:这里指来访的客人或隐者。
- 岁华:岁月的流逝。
- 枇杷:一种果树,这里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琅琊”常与美景联系在一起,表示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君复,号惟庵,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九州山僧房》创作于洪咨夔隐居期间,诗人通过描绘僧房环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九州山僧房》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僧房景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然。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亭子和沙洲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朴素而清新自然的图景,令人感受到山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随后诗人进一步渲染山的高峻和水的深邃,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神秘。诗中“客仙惊寒思,僧闲忘岁华”展示了对比,客人因寒冷而感到忧虑,而僧人却在自然中忘却了时间,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豁达。最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窗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氛围。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恬淡、平和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宁静与快乐源自内心的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突亭依石:描绘亭子靠近石头而建,表现出自然环境的融洽。
- 林凹渚见沙:林中凹地能见到沙洲,描写出景色的层次感。
- 嵚危几岣嵝:高耸的山峦显得险峻,强调自然的壮丽与险恶。
- 深蔚似琅琊:形容深邃的颜色如琅琊山般美丽,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客仙惊寒思:客人和仙人因寒冷而思念,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感受。
- 僧闲忘岁华:僧人却悠闲地忘却时间,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两窗风露影:窗外透出的风和露水的影子,增添了诗的细腻与动感。
- 一树枇杷花:枇杷树的花朵象征春天与生机,传达出自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深邃的颜色比作琅琊,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客仙惊寒思,僧闲忘岁华”,对比鲜明,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
- 意象:通过亭子、山峦、枇杷花等意象,营造出自然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僧房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宁静的生活空间。
- 山:代表着险峻与伟大,折射出自然的力量。
- 沙洲:象征着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 枇杷花:象征着春天与生机,传达了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客仙惊寒思”意指什么? A. 客人因寒冷而感到忧虑
B. 客人感到温暖
C. 客人喜欢寒冷 -
诗中“嵚危几岣嵝”是描述什么? A. 山的平坦
B. 山的险峻
C. 河流的宽广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自然的美好? A. 亭
B. 枇杷花
C. 以上都是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秋天的美丽,强调自然的和谐与人内心的平静。这与洪咨夔的《九州山僧房》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描绘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山水诗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