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3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水千山厌问津,
芭蕉林里自观身。
邻田鸡黍留熊也,
风雨关河走阿秦。
鸿雁池边照双影,
脊令原上忆三人。
年年献寿须欢喜,
白发黄花映角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万水千山难以问津,芭蕉树下我自观自省。邻田的稻谷和鸡鸣留给了熊(即乡愁),而风雨飘摇中,关河相隔,彼此思念的情感如阿秦般绵延。鸿雁在池边映照着我们的双影,脊令原上我怀念着三位朋友。每年过寿时都要欢喜,但白发与黄花却映衬着我头上的角巾,感叹人生易老。
注释:
- 万水千山:形容路途遥远。
- 问津:询问渡口,借指寻找归路。
- 芭蕉:一种植物,象征隐居和思考。
- 鸡黍:指稻谷和鸡鸣,象征丰收和乡愁。
- 阿秦:指的是古代秦国,表示地理的遥远和历史的深厚。
- 鸿雁:象征思念和远方的朋友。
- 脊令原:脊令是一个地名,象征着乡愁。
- 年年献寿:指每年庆祝寿辰。
- 白发黄花:象征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注重诗歌的表现个性和情感,倡导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佳节,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与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命的感悟。开篇以“万水千山厌问津”引入,描绘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疲惫与无奈,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接下来的“芭蕉林里自观身”,通过自然景物的映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省。邻田的鸡鸣和稻谷则引出了对家乡的眷恋,带有浓厚的乡愁情感。
“鸿雁池边照双影”则是对友人情谊的寄托,彰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思念的情感。最后两句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尽管年年庆祝寿辰,但是白发与黄花却提醒着人们时光的无情。这首诗不仅有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同时也融入了自然的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水千山厌问津:旅途遥远,疲惫不堪,难以找到归路。
- 芭蕉林里自观身:在芭蕉树下,我自我反省,思考人生。
- 邻田鸡黍留熊也:邻近的田野丰收,留给我对故乡的思念。
- 风雨关河走阿秦:风雨飘摇中,关河阻隔,思念远方的友人。
- 鸿雁池边照双影:鸿雁在池边映照着我和友人的身影,象征思念。
- 脊令原上忆三人:在脊令原上,我怀念着三位朋友的情谊。
- 年年献寿须欢喜:每年庆祝寿辰都应欢喜。
- 白发黄花映角巾:白发与黄花相映,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水千山”比喻人生的艰难旅程。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鸿雁池边照双影”。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展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乡愁和生命流逝的感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水千山:象征人生的艰辛与旅途的遥远。
- 芭蕉:隐喻安静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 鸿雁:象征思念与友谊的珍贵。
- 白发黄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水千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旅途的艰辛
B. 对友谊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邻田鸡黍留熊也”主要表达了哪个主题? A. 乡愁
B. 自然景色
C. 人生哲理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喜
B. 感慨时光流逝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 杜甫《春望》:表现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