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功成三径欲归休,
结束池亭处处幽。
花木成时春更好,
如何不作百年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成名就后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在三条小路上行走,心中想着归隐的生活,然而在这幽静的池塘和亭子周围,春天的花木愈加娇美,令人难以舍弃,心中不禁感慨,为什么不在这里留下百年的美好时光呢?
注释:
- 功成:指取得成功,成就。
- 三径:三条小路,常用来表示隐逸之地。
- 归休:返回隐居,休息的意思。
- 结束:在此处指游览或游玩结束。
- 幽:幽静,安静的环境。
- 花木成时:花木在合适的时节开花,春天的景色更加美好。
- 百年留:希望能够留住这美好的时光,享受长久的宁静。
典故解析:
三径是指陶渊明所描绘的隐居生活,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生活有相似之处。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节甫,号止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著称。他的诗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叶丞相的园子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功成名就后的归隐理想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幽静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开头两句描绘了功成之后的归隐心情,三条小路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在结束的池亭中,诗人感受到周围花木的美丽,进一步引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后一句“如何不作百年留”,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体现了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追寻。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成三径欲归休:功成的诗人,心中有归隐的想法,暗示着对功名富贵的淡泊。
- 结束池亭处处幽:在结束游览后,诗人在幽静的池塘和亭子中感受到宁静的美好,体现了内心的平和。
- 花木成时春更好:春天的花木在合适的时节绽放,意象传达了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
- 如何不作百年留:通过疑问句的形式,传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功成”与“归休”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俗成功的反思。
- 对仗:诗句中使用的平仄对仗,使得整个诗歌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珍惜,体现了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径:象征隐逸与归隐的理想。
- 池亭:代表宁静、优雅的环境。
- 花木: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想要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金钱的渴望 -
“如何不作百年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姜特立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姜特立更多地融合了对功成后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