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闽中四首》
时间: 2025-01-19 18:04: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蓬不归根,而我还故里。
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
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
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
囊空畏途远,蓐食常夜起。
人生贵适意,奔走殊未已。
俟有三迳资,吾生恐无几。
白话文翻译
我像一片漂泊的蓬草,不再扎根,但我仍然希望回到故乡。只要有饭吃就能安稳,何必在意地方的风俗美好呢?这难道不是因为俗世的牵绊,才让我陷入这样的困境吗?艰难的旅途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更何况我还要带着年老和幼小的家人。口袋空空,害怕路途遥远,常常夜里起床吃着简单的食物。人生最重要的是适意,而我却仍在奔波追求,恐怕能活的日子不多了。
注释
- 飘蓬:指无根的蓬草,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 故里:故乡,诗人心中最渴望回归的地方。
- 土风美:地方的风俗与美景,暗指对乡土的留恋。
- 胶漆底:形容深厚的羁绊,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艰关:艰难险阻的关卡。
- 囊空:口袋空空,形容贫困。
- 蓐食:夜间简陋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朴实,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遭遇和感悟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创作背景
《出闽中四首》创作于诗人漂泊之际,因生活困窘而感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存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飘蓬”的意象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自我认知,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人在外漂泊的日子里,逐渐认识到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孤独。诗中提到的“有食即可安”,简洁有力,反映了生存的艰辛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当代许多诗人在描绘乡愁时往往渲染田园之美,而姜特立则以一种平实的态度,强调了生活的现实与人性的脆弱,体现了“人生贵适意”的哲学思考。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不仅描绘了个人的漂泊与无奈,更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艰关一月程”不仅是对旅途的描述,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挑战,表现出一种无力感。这种对生活的感悟,在结尾处以“吾生恐无几”作结,增强了整首诗的沉重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蓬不归根:自喻为无根的漂泊者,表达失去归属感。
- 而我还故里:怀念故乡,表明心中向往。
- 有食即可安:强调生存的基本需求,表现生活的简单。
- 何必土风美:质疑对地方风俗的追求,反映对物质的淡泊。
- 岂非俗缘故:思考自己身处困境的原因。
- 艰关一月程:表明旅途的艰辛,暗示人生的曲折。
- 况复携老稚:带着家人,增加了负担和责任感。
- 囊空畏途远:经济拮据,令旅途更加艰难。
- 蓐食常夜起:生活艰苦,需常常起床觅食。
- 人生贵适意:强调人生应追求的目标。
- 奔走殊未已:尽管追求已久,仍未能安定。
- 俟有三迳资:期待有机会改变现状,渴望改善生活。
- 吾生恐无几:对未来的担忧,突显生存的脆弱。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飘蓬”比喻自己的漂泊状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问:如“岂非俗缘故”,引导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反映出一种追求适意生活的哲学。
意象分析
- 飘蓬:象征漂泊不定,寄托诗人的无奈与思乡。
- 故里:代表归宿与安全,体现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 艰关:象征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挑战。
- 囊空:暗示经济拮据,反映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蓬”象征什么? A. 稳定
B. 漂泊不定
C. 富裕 -
“有食即可安”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C. 对奢华的渴望 -
诗中的“艰关”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人生的挑战与困境
C. 旅行的乐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姜特立的诗更强调生存的现实与困顿,而李白则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和诗意的渲染。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方式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