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上元设醮)》
时间: 2025-01-17 09:36: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上元设醮)
作者: 张孝祥
咏彻琼章夜向阑。
天移星斗下人间。
九光倒影腾青简,
一气回春绕绛坛。
瞻北阙,祝南山。
遥知仙仗簇清班。
何人曾侍传柑宴,
翡翠帘开识圣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盛大场景,夜色渐深,星星在天空中移动,映照着人间的繁华。九光的倒影在青色的简帛上飞腾,一气呵成,春回大地,环绕在红色的祭坛周围。抬头仰望北方的阙楼,祝愿南山的安康,远远地可以看到仙人驾着的神轿聚集在清净的队伍中。谁曾在这场传承的柑橘宴会上伺候过呢?翡翠的帘幕打开,认出了圣者的容颜。
注释:
- 琼章:指华丽的乐章或诗篇。
- 星斗:指星星和星座。
- 九光:可能指九种光亮,象征着神灵或美好的事物。
- 青简:青色的简帛,古时书写的材料。
- 绛坛:红色的祭坛,表示祭祀活动的场所。
- 北阙、南山:古代宫殿的北门和南山,象征着对权威和自然的祝愿。
- 柑宴:一种盛大的宴席,通常与祭祀或庆祝活动有关。
- 翡翠帘:用翡翠色的丝帘,象征高贵和神秘。
典故解析:
- 上元节:指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 传柑宴:源于古代对神仙的祭祀,柑橘象征着丰收和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宋代词人,字子容,号澹庵,晚号归田居士。他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宵节期间,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对仙界的向往和对人间繁华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夜晚景象,展现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盛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九光”、“青简”、“绛坛”等,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夜景,星空与人间的交融,春回大地的生机。
在情感上,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上元佳节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神灵的崇敬与向往。通过“遥知仙仗簇清班”的描写,诗人将神秘的仙界与热闹的人间相结合,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对仗和押韵,使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一夜灯火辉煌、欢声笑语的场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咏彻琼章夜向阑:咏唱的乐章在夜色中渐渐消逝。
- 天移星斗下人间:星星在天空移动,照耀着人间的繁华。
- 九光倒影腾青简:神秘的光辉映照在青色的简帛上。
- 一气回春绕绛坛:春天的气息环绕着红色的祭坛。
- 瞻北阙,祝南山:仰望北方的宫阙,祝愿南山的安康。
- 遥知仙仗簇清班:远远地看到仙人驾驭的队伍聚集。
- 何人曾侍传柑宴:谁曾在这场盛大的宴会上侍奉呢?
- 翡翠帘开识圣颜:翡翠色的帘幕打开,识得圣者的容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瞻北阙,祝南山”,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夜晚的景象比作神仙的盛会,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节日和仙界的向往,展现了人间与神界的和谐与交融。
意象分析:
- 琼章:象征音乐与诗歌的美好。
- 九光:象征神秘与光明。
- 青简:代表书写和记录的文化传承。
- 绛坛:祭祀的神圣场所,象征敬畏与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九光”指的是什么? A. 九种颜色
B. 九种光亮
C. 九种乐器 -
作者的字是什么? A. 子容
B. 孟浩然
C. 李白 -
“翡翠帘开识圣颜”中的“圣颜”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的面容
B. 神圣的容颜
C. 动物的面容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李清照:两者都擅长描绘夜景,但张孝祥更倾向于描绘节日的热闹,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