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囊随上越王台,天海风涛亦壮哉。
书到岭头梅恰动,一枝应伴一篇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情景:锦囊随着书信送到越王台,高耸的台上,海面风浪也显得壮丽无比。书信到达岭头的时候,梅花恰好绽放,一枝梅花应该伴随着这篇诗文而来。
注释:
- 锦囊:用来装书信或物品的华丽袋子,象征着传递的方式。
- 越王台:历史上著名的台,传说与越王勾践有关,寓意高远和壮丽。
- 天海:指大海,强调自然的壮丽与气势。
- 岭头:山岭之巅,书信到达的地方。
- 梅恰动:梅花正好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机。
典故解析:
越王台的典故源自春秋时期的越国,尤其是勾践的故事,它象征着坚韧不拔和壮志未酬。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正如诗人寄情于梅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明伦,号石湖居士,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范成大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通信有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中通过梅花与书信的结合,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友人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切感悟。开头两句以“锦囊随上越王台”作为引子,寓意书信的到达不仅传递了情感,也带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中所描绘的越王台和海浪,不仅展示了自然的雄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豪情。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梅花的绽放,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情感,与前面的壮观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整首诗不仅富有画面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囊随上越王台:书信如同锦囊一般,被送到高高的越王台,象征着信息的珍贵和重要性。
- 天海风涛亦壮哉:描绘大海的壮丽景色,强调自然之美与书信的重要性相互辉映。
- 书到岭头梅恰动:书信到达时,梅花正好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新生。
- 一枝应伴一篇来:梅花的盛开与书信的到达相得益彰,诗人与友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信比作锦囊,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对仗:前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梅花“恰动”,使无生命的自然景物充满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与友人情感的交融,传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美好的感悟,展现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囊:象征着情感的传递与珍贵的友谊。
- 越王台:代表着历史的厚重与高远的理想。
- 天海:象征大自然的壮美与辽阔。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和春天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越王台”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 项羽
- B. 赵武陵王
- C. 勾践
- D. 刘邦
- “书到岭头梅恰动”中的“梅”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夏天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A. 海浪
- B. 梅花
- C. 山岭
- D. 锦囊
答案:
- C. 勾践
- B. 春天
- B. 梅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与范成大的作品:王维的诗常以山水为题,而范成大更注重田园与自然的结合,二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词的全面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古典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