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武昌公庙大江头,
门掩松花一径幽。
宋业欲亡和议起,
郾城初捷羽书愁。
苔碑有恨山云寂,
石马无声烟水秋。
梦断黄龙何日底,
天南钟鼓思悠悠。
白话文翻译:
在武昌的公庙旁,大江边上,
庙门紧闭,松花飘落的小径幽静无声。
宋朝的江山快要灭亡,和平的议和即将举行,
郾城刚刚取得胜利,心中却满是忧愁。
苔藓覆盖的碑石承载着无尽的怨恨,山间的云朵显得寂静,
石雕的马儿无声地立在秋水之中。
我在梦中断裂,黄龙何时才能再现?
南天的钟鼓声传来,思绪却是如此悠远。
注释:
- 公庙:指的是武昌的岳王庙,祭祀岳飞的地方。
- 松花:松树的花,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宋业:指的是宋朝的政权。
- 和议:指的是和平谈判。
- 羽书:指的是飞报,古代用鸟传递信息。
- 苔碑:指长满苔藓的碑石,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无情。
- 黄龙:指的是黄龙旗,象征着正义与希望。
典故解析:
- 岳飞: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因其忠诚和壮烈而被后人崇敬。
- 郾城: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地点,与岳飞的抗金事迹相关。
- 黄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龙常常被视为瑞兆,象征着国家的兴盛与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起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故国的忧虑。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怀念宋朝的辉煌,寓意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诗歌鉴赏:
《岳王庙》是樊起龙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情怀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武昌岳王庙的静谧景象,引发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开篇以“武昌公庙大江头”引入,描绘出江水浩荡与庙宇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孤寂。
诗人在“宋业欲亡和议起”中,提到宋朝快要灭亡的命运,让人感受到对历史的无奈与惋惜。接着“郾城初捷羽书愁”,则体现了战斗胜利后,心中却难以释怀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描写,如“苔碑有恨山云寂”,更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心中郁结的情绪。
结尾处,“梦断黄龙何日底,天南钟鼓思悠悠”,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钟鼓声响起却又让人感到思绪缭绕,仿佛历史的悲壮无法抹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武昌公庙大江头:描绘了岳王庙的宏伟与江河的壮丽。
- 门掩松花一径幽:庙门紧闭,松花飘落,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宋业欲亡和议起:反映了对宋朝灭亡的忧虑,和谈的出现暗示着不安。
- 郾城初捷羽书愁:战争的胜利并未带来快乐,反而增添了愁绪。
- 苔碑有恨山云寂:苔藓覆盖的碑石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无情。
- 石马无声烟水秋:静默的石马寓意着历史的沉寂与秋天的萧瑟。
- 梦断黄龙何日底:梦境的破碎,黄龙的象征令诗人感到无比惆怅。
- 天南钟鼓思悠悠:钟鼓声响起,思绪纷乱,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运用对仗,使得诗韵更为和谐。
- 比喻:如“黄龙”代表了希望与理想,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
- 拟人:石马与苔碑似乎有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岳王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惋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庙: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松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宁静。
- 黄龙:象征着希望、理想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武昌公庙”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 A. 赵匡胤
- B. 岳飞
- C. 李白
-
“黄龙”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失望
- B. 希望
- C. 战争
-
诗中“苔碑有恨山云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怀念
答案:
- B. 岳飞
- B. 希望
-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历史的反思,情感更为激昂,而樊起龙的《岳王庙》则更显沉静,侧重于内心的忧思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李白
- 《岳飞传》——王汝梅
以上内容为《岳王庙》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诗的深刻内涵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