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其三》
带露昨宵来,
听鼓明朝去。
不独卿怜我自怜,
付与檀槽诉。
命也不如人,
文采都成误。
卿作鸳鸯我作仙,
归结知何处。
白话文翻译
昨夜带着露水而来,
明天听着鼓声就要离去。
不仅是你对我怜惜,我也在自怜,
只好把心事托付给檀槽诉说。
命运不如人愿,
文采也都成了误会。
你是鸳鸯,我是仙人,
最终归结到哪里去呢?
注释
- 带露:指早晨草木上带着露水,象征清新与美好。
- 檀槽:指檀木做的乐器,用以表达情感。
- 不独卿怜我自怜:不仅你对我有怜惜,我对自己也有怜惜。
- 命也不如人:命运比不上他人,感叹自己命运的无奈。
- 文采都成误:指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同或发挥,感到失落。
- 卿作鸳鸯我作仙:你像鸳鸯那样美好,我却像仙人那样孤独。
- 归结知何处:最终的归宿和结果难以确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约1680-约1750),清代诗人,字天锡,号星舟,江苏人。樊增祥的诗风清新婉约,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感受,其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与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孤独。
诗歌鉴赏
樊增祥的《卜算子 其三》以情感细腻著称,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带露昨宵来”,以清晨的露水引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是“听鼓明朝去”,预示着离别与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不独卿怜我自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安慰,既渴求他人的关怀,又感到无奈。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命也不如人,文采都成误”中得以深化,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与命运并不如人,令人怅然若失。
最后两句“卿作鸳鸯我作仙,归结知何处”表达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鸳鸯象征着美好的人际关系,而诗人却如同孤独的仙人,难以找到归属与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带露昨宵来:引入清晨的气息,象征新生。
- 听鼓明朝去:暗示即将到来的分别,带来哀愁。
- 不独卿怜我自怜:表达对他人和自我的怜惜,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 付与檀槽诉:通过音乐寄托情感,象征无奈的倾诉。
- 命也不如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与不公。
- 文采都成误:表达对才华未能施展的遗憾。
- 卿作鸳鸯我作仙:对比两种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归结知何处:最终归宿的不确定与迷茫。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鸳鸯”和“仙”来展现人生的不同选择与无奈。
- 拟人:将情感寄托于乐器,表现出诗人对音乐的依赖与倾诉。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反映了个人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渴望。
意象分析
- 露水:象征纯洁与新生,同时也带来短暂的美好。
- 鼓声:预示着离别与时间的流逝。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的人际关系。
- 仙人:象征孤独与超脱,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带露昨宵来”意思是: A. 昨夜的露水
B. 清晨的露水
C. 晚上的雨水 -
诗人感叹“命也不如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命运的不满
B. 对他人的羡慕
C. 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
“卿作鸳鸯我作仙”中,鸳鸯象征: A. 友情
B. 爱情
C. 孤独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樊增祥的《卜算子 其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爱情与命运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偏向于女性的柔情,而樊增祥则展示了男性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樊增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