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
时间: 2025-01-14 20:4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紫藤
作者:白居易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而为害有馀。
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
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柔蔓不自胜,袅袅挂空虚。
岂知缠树木,千夫力不如。
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
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紫藤花和藤叶的美丽,但同时揭示了其潜在的危害。藤花紫色如绒,藤叶青翠而繁茂。有人认为美丽的颜色只带来美好,却不知道它的危害远超预期。藤蔓像蛇一样盘绕在树上,像绳子一样缠绕着。可怜的是,中间的树木被束缚得干枯无生。柔软的藤蔓无法自持,轻轻飘荡在空中。不知道缠绕树木的力量,千人的力量也不如它。最初的柔弱,后来却成为了祸害,像谄媚的谄佞者一样。它们依附于君主的权势,君主被迷惑而不愿斩除。又如妖妇,她用绸缪迷惑自己的丈夫。邪恶的妖气侵蚀家庭,丈夫无法将其驱除。我劝告国家和家庭,最要谨慎的在于开始。若在细微之处不早早辨别,滋生的藤蔓将很难铲除。希望以藤为戒,铭记在心。
注释:
- 藤花:紫藤的花。
- 扶疏:形容枝叶茂盛。
- 谀佞:用谄媚的言辞来迎合他人。
- 妖妇:指那些用魅惑手段影响他人的女性。
- 绸缪:用丝绸缠绕,引申为用手段操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乐府诗著称,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回顾政治生涯,感慨权力与美貌的双重诱惑,警示人们对初始、表象的判断和对潜在危害的警惕。
诗歌鉴赏:
《紫藤》以紫藤的美丽引入,表象之美与潜在之害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权力与美色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藤蔓的缠绕象征权力的束缚,暗喻谄媚者对权臣的影响,显示出其对社会、家庭的深切关注与忧虑。白居易通过对藤的描写,传达出“外柔内刚”的警惕,劝诫人们要在早期阶段就辨别潜在的危机,避免后患。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出白居易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藤花和藤叶,突出其美丽,吸引人的眼球。
- 随后引入转折,质疑“好颜色”带来的实际危害,暗示美丽并非无害。
- 通过比喻,将藤蔓比作蛇和绳子,强调其缠绕的特性,及其对树木的束缚。
- 藤蔓的柔弱与空虚感,反映出一种无力的状态。
- 进一步阐释,缠绕树木的藤蔓的力量远超众人,警示人们要警惕看似无害的事物。
- 继续用比喻,将谄媚者比作藤蔓,揭示其潜在的危害。
- 诗的尾声劝告国家与家庭,强调初始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应早早辨别潜在的危险。
-
修辞手法:
- 比喻:藤蔓比作蛇、绳子,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着均衡的对仗,增强韵律美。
- 拟人:藤蔓的“柔蔓不自胜”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警示人们要警惕外表的美丽,辨别潜在的危害,强调初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藤花:象征美丽与诱惑。
- 藤蔓:象征权力的侵蚀与束缚。
- 树木:象征国家与家庭的根基,易被外力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藤蔓的比喻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权力的束缚
C. 家庭的和谐
D. 自然的力量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谀佞”指的是__。
-
判断题:诗中认为美丽的藤花没有任何危害。 (对/错)
答案:
- B
- 用谄媚的言辞来迎合他人。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白居易)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紫藤》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有情感的寄托,白居易更关注潜在的社会问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