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山泉送房造》

时间: 2025-01-19 19:57:31

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

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

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意思解释

赋得山泉送房造

作者:李端 〔唐代〕

原文展示:

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
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
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白话文翻译:

泉水流向山边,月下的高人正在观望。
润泽的松树在秋色中显得格外清晰,
夜晚的涧水声传来,显得寒冷而清脆。
曲折的水流穿过深竹,潺潺的水声流过远滩。
在圣明的朝代里没有隐士,
早晚都要放下渔竿。

注释:

  • 高人:指高洁的人,通常是隐士或有道德修养的人。
  • 润松:滋润的松树。
  • 秋色净:秋天的景色清澈明亮。
  • 落涧:指从山涧中流下来的水。
  • 潺湲:形容水流缓慢而有节奏的样子。
  • 圣朝:指明治的朝代。
  • 隐者:指隐居不出、追求清净生活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圣朝无隐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开放与繁荣,隐士生活的缺失则暗示了士人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无声抗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是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社会安定、繁荣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山泉、松树等自然景物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赋得山泉送房造》通过描绘山泉流动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泉水的流动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寻。开篇“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构建了一个幽静而清雅的场景,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高人对月的沉思。这种意象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氛围中,透出几分哲理的思考。

诗中“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通过对比,展现了秋天的清冷和松树的生机,进一步加深了诗意。通过“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两句,诗人描绘出泉水流淌的曲折与悠扬,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末尾一句“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则显得格外沉重,隐士的缺失象征着士人理想的破灭,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失落与惆怅。整首诗在清新与沉重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展现了李端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泉水山边去:描绘泉水流向山边的情景,暗示自然的流动。
  2. 高人月下看:展现了高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思考。
  3. 润松秋色净:松树在秋天的清晰,表现出自然的纯净。
  4. 落涧夜声寒:夜晚的水声,增添了环境的冷清。
  5. 委曲穿深竹:泉水绕过竹林,象征生命的曲折。
  6. 潺湲过远滩:水流声悠扬,传达宁静与悠远。
  7. 圣朝无隐者:反映社会的繁荣,却无隐士的存在。
  8. 早晚罢渔竿: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诗意。
  • 对仗:如“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的潺潺声仿佛在诉说情感,使景物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失落,展现了李端作为唐代文人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泉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清新。
  2. 高人:代表追求理想与隐逸生活的人。
  3. 松树: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4. 秋色: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清冷的感受。
  5. 夜声:增添了环境的宁静与思考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人”指的是?

    • A. 名士
    • B. 隐士
    • C. 普通人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圣朝”是指哪个朝代?

    • A. 宋朝
    • B. 唐朝
    • C. 明朝
      答案:B
  3. 诗人通过泉水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无奈
    •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
  2. 孟浩然《春晓》
  3.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 孟浩然《春晓》:表现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情感较为轻松,与李端的沉重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李端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赋得山泉送房造》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