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微上人入蜀》

时间: 2025-01-19 20:07:34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少微上人入蜀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
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白话文翻译:

剃发本是为了追求道理,哪里又不是归属之地呢?松风吹拂,法座已经搭好,江上的明月洗净了禅衣。飞阁上蝉鸣声早已响起,天空中过客稀少。戴颙常常握笔,已经不知不觉间这身躯已不是自己的。

注释:

  • 削发:剃发,表示出家为僧,追求道理。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象征清幽的环境。
  • 法席:讲道或传法的座位。
  • 江月:江上的明月,象征宁静与禅意。
  • 蝉鸣:蝉的鸣叫,表示季节的变化。
  • 戴颙: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中提及其执笔,暗示学问与道理的追求。

典故解析:

  • 削发求道:强调修行的决心,历史上许多出家人都剃发为僧。
  • 戴颙:在唐代,戴颙以书法著称,提及他有助于强调文化与道理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端,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与山中隐士的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少微上人入蜀的祝福和对道理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对追求道理的人的敬意和祝福。开篇的“削发本求道”,直接点明主题,剃发不仅是出家,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环境,体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之后的“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时光流逝与世事稀疏,同时也暗示出修行之路的孤独与清净。末尾“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通过提及书法大家戴颙,表达了作者对学识与修行的追求,暗示人们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忘却自身的身份与世俗的纷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削发本求道:表明剃发是追求道理的开始。
    • 何方不是归:探讨归属的意义,强调修行者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有归宿。
    • 松风开法席:松风轻拂,表明环境的宁静,法座已开,准备传法。
    • 江月濯禅衣:江水明月映照,象征着修行者的纯净与心境。
    • 飞阁蝉鸣早:蝉声清脆,表明时光的流逝,飞阁的悠然自得。
    • 漫天客过稀:形容过客稀少,表达孤独与宁静。
    • 戴颙常执笔:提及著名书法家,象征文化与智慧的追求。
    • 不觉此身非:表达修行者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逐渐忘却了自我。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松风”与“江月”形成了自然景观的对仗。
    • 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内心的情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追求道理者的祝福,强调了修行与学问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修行的孤独与坚持。

意象分析:

  • 削发:象征着对世俗的放弃,追求更高的理想。
  • 松风、江月:自然意象,代表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飞阁、蝉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追求道理
      • C. 爱情
    2. “削发本求道”中的“削发”指的是什么?
      • A. 剪发
      • B. 剃头出家
      • C. 理发
    3. “飞阁蝉鸣早”中的“蝉鸣”代表什么?
      • A. 夏天的来临
      • B. 秋天的结束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比较李端的《送少微上人入蜀》与王维的《送别》,两首诗都涉及送别的主题,但李端更侧重于修行与追求道理,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情感的流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