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衡岳隐禅师
作者: 李端 〔唐代〕
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
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
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住在衡州的寺庙,偶然随缘北上。
夜晚在山中修禅,雪花纷纷落下,
早晨我在竹门前汲水,门开得很早。
半部偈语的讲解已经结束,众生的意念尚未回归。
我只想与砍柴的人一起,手持锡杖上天台山。
注释:
- 衡州寺:指的是位于衡山附近的寺庙。
- 随缘:随遇而安,不强求。
- 夜禅:夜晚修习禅宗。
- 汲竹门:汲水的竹门,清幽的环境。
- 半偈:佛教中禅宗的简短教义。
- 杖锡:禅宗僧侣用的锡杖,象征身份和修行。
- 天台:指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北上途中,可能是为了探访衡岳隐禅师,表达对禅宗的向往与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诗歌鉴赏:
《赠衡岳隐禅师》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诗人提到自己曾住在衡州寺,转而随缘而行,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他在夜间修禅时,雪花纷纷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反映出禅宗的清净与内心的宁静。而在清晨汲水的场景中,竹门的开启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暗示着生活的延续与希望。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一句,揭示了禅宗的教义并不能完全让众生顿悟,留给人们深思的空间,展现出一种对人世间的关怀与理解。最后,诗人表示愿意与樵者同行,手持锡杖上天台,体现了他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诗人似乎在传达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归依,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住衡州寺,随缘偶北来
表示作者曾在衡州寺居住,因缘而北上,展现出一种随和的态度。 -
夜禅山雪下,朝汲竹门开
夜间在雪中修禅,早晨在竹门前汲水,描绘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情景。 -
半偈传初尽,群生意未回
禅宗教义的讲解已结束,但众生的觉悟尚未到来,表达了对众生苦难的关切。 -
唯当与樵者,杖锡入天台
作者愿意与樵夫同行,象征着对平凡生活的向往,最终到达天台,寻求更高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夜禅”与“朝汲”,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雪、竹门等自然意象,与禅宗思想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禅宗的理解,倡导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竹门:代表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 杖锡: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和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曾在什么地方居住过? a) 衡州寺
b) 天台山
c) 北方城市
d) 昆明 -
诗中提到的“半偈”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佛教的教义
c) 一种乐器
d) 一种修行方式 -
诗人希望与谁同行? a) 僧侣
b) 樵者
c) 朋友
d) 游客
答案:
- a) 衡州寺
- b) 佛教的教义
- b) 樵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寻隐者不遇》 贾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端的诗相比,前者强调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而后者则更注重禅意与自然的融合,展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