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咏避暑山庄七首 其四 丽正门
作者: 刘永平
山庄好,盛世想康乾。
璧合华夷联塔庙,
烟笼凤阙耀金銮。
万国拜衣冠。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庄真美,令人想起康熙和乾隆时代的盛世。
在这里,华夏与海外的文化交融,庙宇并立,
烟雾笼罩下,凤凰的殿宇辉煌耀眼,金色的龙座闪烁。
来自各国的使者在这里恭敬地拜见。
注释:
- 山庄:指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的夏季行宫。
- 盛世:繁荣的时代,特指康熙、乾隆时期。
- 璧合华夷:华夷指中国与外族,璧合形容和谐共处。
- 烟笼:烟雾缭绕,形容景色。
- 凤阙:凤凰殿宇,象征皇权。
- 金銮:指皇帝的宝座,象征权威。
- 万国拜衣冠:形容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者,衣着整齐,恭敬拜见。
典故解析:
- 康熙、乾隆:清代著名皇帝,统治期间国家繁荣,文化发展。
- 华夷:古代中国对外族的称呼,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 烟笼凤阙:寓意皇权的神圣与威严,描绘了一幅华丽的画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永平,近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作品常表现对盛世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回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末民初,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避暑山庄的美丽,表达对过去繁盛时代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避暑山庄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清代的繁荣与文化交融。开头的“山庄好”不仅是对山庄的赞美,更是对盛世的怀念。诗中提到的“璧合华夷”,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当时中国对外关系的开放态度。接下来的“烟笼凤阙耀金銮”则描绘了皇权的威严与华丽,展现了清朝的强盛。最后的“万国拜衣冠”则强调了山庄作为外交场所的历史地位,表现了对外交流的盛况。整首诗以华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代的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庄好,盛世想康乾:简述山庄的美好,引出对康熙、乾隆盛世的怀念。
- 璧合华夷联塔庙:描绘文化的交融,象征着和谐与繁荣。
- 烟笼凤阙耀金銮:意象丰富,表现了皇权的神圣与威严。
- 万国拜衣冠:结尾呼应,强调山庄的国际地位和对外交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璧合华夷联塔庙”中“璧合”与“联塔”相对,工整对仗。
- 比喻:将山庄比作繁华盛世,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烟雾仿佛在轻轻笼罩,增加了动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避暑山庄的美丽景象与历史背景,表达了对繁荣时代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文化的交融与交流。
意象分析:
- 山庄:象征着清代的繁荣与文化底蕴。
- 华夷:代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 凤阙:皇权的象征,展现国家的威严。
- 金銮:隐喻王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 万国:象征国际交流与合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 A. 长城
- B. 避暑山庄
- C. 西湖
-
诗中提到的“璧合华夷”意指?
- A. 中外文化的交融
- B. 战争的胜利
- C. 经济的繁荣
-
“万国拜衣冠”中的“万国”指的是?
- A. 全国各地
- B. 外国使者
- C. 各个省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的名篇,描绘了壮丽的景色与历史的沉思。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展现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刘永平的此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与文化的交融,而后者则更注重静谧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
以上是对《望江南·咏避暑山庄七首 其四 丽正门》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