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十四》

时间: 2025-01-11 00:51:48

山庐好,湿雨正初晴。

上水虾蟆群结队,出林鸠雀聚欢声。

佳节近清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庐好,湿雨正初晴。
上水虾蟆群结队,出林鸠雀聚欢声。
佳节近清明。

白话文翻译

山中的房屋真好,湿润的雨刚刚放晴。
水边的青蛙成群结队,林中的鸠鸟欢快地聚在一起鸣叫。
清明节快要到了。

注释

  • 山庐: 指山中的小屋或居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湿雨: 雨水刚下过,空气湿润。
  • 虾蟆: 指青蛙,常在水边出现。
  • 鸠雀: 指一种鸟,通常是指斑鸠,鸣叫声悦耳。
  • 佳节: 指美好的节日,此处指清明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因其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观察而受到后世推崇。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写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清明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春天气息的赞美和对清明节的期待。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既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春游踏青的好时机,因此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气息。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雨初晴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首句“山庐好,湿雨正初晴”,以“好”字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同时“湿雨正初晴”描绘了春雨过后的清新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通过“上水虾蟆群结队,出林鸠雀聚欢声”展示了春天生物的复苏,青蛙在水边成群而出,鸠雀在林中欢叫,生动刻画了春日的欢快氛围。最后一句“佳节近清明”则是将自然景象与人间节气相结合,暗示着清明节的到来,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在简练中饱含深意,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出一种恬淡而愉悦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庐好,湿雨正初晴”:诗人描写山中的居所,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喜爱;“湿雨”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突显春天气息。
  • “上水虾蟆群结队,出林鸠雀聚欢声”:描绘了春天生物复苏的景象,青蛙和鸠雀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活跃与欢快。
  • “佳节近清明”:强调清明节的临近,蕴含了对节日的期待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拟人:青蛙“群结队”,鸠雀“聚欢声”,赋予了动物以人性化的形象,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山庐好”和“湿雨正初晴”,前后句式整齐,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节日的期待,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湿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清新。
  • 虾蟆: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鸠雀:象征春天的欢快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虾蟆群结队”中的“虾蟆”指的是什么动物?

    • A. 蛇
    • B. 鸟
    • C. 青蛙
    • D. 老鼠
  3. “佳节近清明”中的“佳节”指的是?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清明节
    • D. 春节

答案:

  1. C. 春季
  2. C. 青蛙
  3. C. 清明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清明》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高燮的《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十四》和孟浩然的《春晓》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但高燮更多地侧重于节气与生命的活力,而孟浩然则侧重于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燮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