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尺棰拟为千世用,一梅欲足百人酸。
苦心乍可齑盐里,粉骨何须鼎鼐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一把尺棰,似乎可以用千年;一枝梅花,似乎能够让百人共尝酸楚。辛劳的心思,难道能在粗盐中磨成齑粉?即使把骨头粉碎,又何必要在鼎和鼎之间呢?
注释:
- 尺棰:即尺子或棰子,这里比喻一种工具或方法。
- 梅:梅花,象征寒冬中的坚韧和清香。
- 齑盐:齑是将食品剁碎,盐是调味品,此处指代对心血的磨难与付出。
- 鼎鼐:古代的炊具,象征着重大的事情或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舒,号白云,南宋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简练而质朴,常常反映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深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借用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十叠》通过简单的比喻与意象,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中的“尺棰”与“一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尺棰象征着工具的实用性,暗喻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需的智慧与耐心;而梅花则象征着美好的品质,虽身处寒冬,但依然盛开,展现出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诗中的“苦心乍可齑盐里”,则对心血的付出进行了反思,质疑辛劳是否真的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深思。同时,“粉骨何须鼎鼐间”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表明即使再如何努力,终究难以改变命运的安排。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尺棰拟为千世用:用尺棰来度量,似乎可以派上千年的用场,暗示智慧和经验的积累。
- 一梅欲足百人酸:一枝梅花能让百人都感受到酸楚,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稀缺与珍贵。
- 苦心乍可齑盐里:辛苦的心思,难道可以在简单的盐中磨得细腻,反映对劳作成果的怀疑。
- 粉骨何须鼎鼐间:即使将骨头粉碎,又何必在高贵的鼎和鼎之间,表达对生命价值的质疑和对物质的轻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尺棰与梅花的对比,强调工具与精神、实用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 比喻:将心血比作齑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辛劳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诗句的哲理性和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在艰难困苦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面对现实却又不失理想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尺棰:象征实践与智慧,代表人们在生活中的努力与付出。
- 梅: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在困境中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
- 齑盐:象征辛劳的成果,反映出人们付出的心血。
- 鼎鼐:象征地位与物质,反映出对物质追求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十叠》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刘克庄
D. 白居易 -
诗中“尺棰”象征: A. 美好
B. 理想
C. 智慧与经验
D. 努力 -
“苦心乍可齑盐里”中的“齑盐”意味着: A. 生活的甜蜜
B. 辛劳的付出
C. 无尽的希望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十叠》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分别展现了不同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