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仆射感旧言怀寄苏左丞左丞昔守南京仆射》

时间: 2025-01-01 15:39:04

三禁提衡系扰龙,拜无烧尾有家风。

班行旧号青云士,宾主今为黄合公。

炯炯坐屏云母隔,珊珊行佩水苍同。

自惊初到蓬莱上,便见骊珠出海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刘仆射感旧言怀寄苏左丞左丞昔守南京仆射
——秦观

三禁提衡系扰龙,拜无烧尾有家风。
班行旧号青云士,宾主今为黄合公。
炯炯坐屏云母隔,珊珊行佩水苍同。
自惊初到蓬莱上,便见骊珠出海宫。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三条禁令下,提着衡器的龙被困,拜访时没有烟火的气息,家风依旧。
昔日的同窗旧号青云士,如今宾主已经成为黄合公。
炯炯有神的坐屏隔着云母,珊珊的行佩与水色相同。
我初到蓬莱仙境,惊讶地看到骊珠从海宫中浮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禁:指限制或禁止的三项事宜。
  • 提衡:提着衡器,象征官职。
  • 扰龙:可能指困扰龙的境地。
  • 拜无烧尾:拜访时没有烟火,形容清静。
  • 家风:家庭的风俗和气氛。
  • 班行:同辈的地位和称号。
  • 青云士:指有志于高官的人。
  • 宾主:客人与主人。
  • 黄合公:指黄合,可能是某位官员的称号。
  • 炯炯:形容目光明亮。
  • 云母:一种矿物,常用作装饰品。
  • 珊珊:形容玉佩等物的清脆声响。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 骊珠:传说中的美玉,常与海宫相关。

典故解析:

  • 蓬莱:古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 骊珠:出自《山海经》,常被用来象征珍贵的东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北宋著名词人,以词的清丽见称,尤以婉约派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离别、思乡之情,风格细腻而感伤。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秦观晚年时,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心中充满对昔日好友的怀念与感叹。诗中寄托了对时光流逝、友谊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昔日的友谊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惆怅。开头以“三禁提衡系扰龙”引入,展示了一个被束缚的状态,反映了政治上的压抑与无奈。接着通过“拜无烧尾有家风”勾勒出一种清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家庭传统与气氛的珍视。

在“班行旧号青云士,宾主今为黄合公”中,诗人感慨昔日的同窗好友,如今已身居高位,自己却未能如愿,突显出时光的无情与命运的变化。紧接着的“炯炯坐屏云母隔”描绘了友人之间的距离感,似乎过去的亲密已经被现实所隔断。

最后两句“自惊初到蓬莱上,便见骊珠出海宫”则用蓬莱仙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一个被约束的状态,表面上是对环境的描述,实则暗示了诗人的处境。
  • 第二句:表现出对家庭传统的肯定,虽然外界变化,但内心依旧保持一份清雅。
  • 第三句:对比昔日的志同道合与如今的分离,表现出失落与感伤。
  • 第四句:将想象中的美好与现实的差距结合,传达出对理想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蓬莱”与“骊珠”的意象,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班行”与“宾主”,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时间流逝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具有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青云士:代表有志之士,象征志向与理想。
  • 蓬莱:象征美好的理想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云士”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有志之士
    C. 文人雅士

  2. “炯炯坐屏”中的“炯炯”形容的是:
    A. 人的眼神
    B. 物品的颜色
    C. 光线的明亮

  3. 诗中的“蓬莱”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美好
    C. 友情的距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往的思念与感慨。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人生的感叹与思索。

诗词对比:

  • 秦观《鹊桥仙》 vs 苏轼《水调歌头》:两者都涉及到对时间与生命的反思,但秦观的作品更加细腻,苏轼则更为豪放。
  • 解读:秦观关注细腻的情感,苏轼则更具宏观的哲理,反映了二人的风格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词源》
  • 《秦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