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公溉》
时间: 2025-01-04 10:26: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昝公溉 文同 〔宋代〕 晚泊昝公溉,船头馀落晖。 携家上岸行,爱此风满衣。 村巷何萧条,四顾烟火稀。 问之曰去岁,此地遭凶饥。 斯民半逃亡,在者生计微。 请看林木下,墙屋皆空围。 好田无人耕,惟有荆棘肥。 至今深夜中,鬼火流清煇。 众稚闻此语,竞走来相依。 错莫惊且哭,牵挽求速归。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停泊在昝公溉,船头还残留着夕阳的余晖。 带着家人上岸行走,喜欢这风儿吹满衣襟的感觉。 村庄的小巷多么萧条,四处望去,炊烟稀少。 询问得知,去年这里遭受了严重的饥荒。 大部分民众都逃亡了,留下的人生活十分艰难。 请看那林木下,墙屋都空荡荡的。 肥沃的田地无人耕种,只有荆棘茂盛。 直到现在深夜里,还能看到鬼火在流动,发出清冷的光辉。 孩子们听到这些话,争相跑来依靠。 他们惊慌失措,哭泣着,拉着我的手请求快点回家。
注释:
- 昝公溉: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落晖:夕阳的余晖。
- 萧条:冷清,不景气。
- 烟火稀:指炊烟稀少,表示人烟稀少。
- 凶饥:严重的饥荒。
- 斯民:这些民众。
- 生计微:生活艰难。
- 空围:空荡荡的。
- 荆棘肥:荆棘茂盛,指田地荒芜。
- 鬼火:夜晚田野中出现的磷火,古人认为是鬼魂所化。
- 错莫:惊慌失措的样子。
- 牵挽:拉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昝公溉停留时所见到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文同通过描绘昝公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昝公溉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诗中,“村巷何萧条,四顾烟火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村庄的冷清和人烟稀少的情景。而“好田无人耕,惟有荆棘肥”则进一步以田地的荒芜来象征社会的衰败。最后,孩子们的惊慌失措和哭泣,更是加深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泊昝公溉,船头馀落晖。”:傍晚时分停泊在昝公溉,船头还残留着夕阳的余晖。
- “携家上岸行,爱此风满衣。”:带着家人上岸行走,喜欢这风儿吹满衣襟的感觉。
- “村巷何萧条,四顾烟火稀。”:村庄的小巷多么萧条,四处望去,炊烟稀少。
- “问之曰去岁,此地遭凶饥。”:询问得知,去年这里遭受了严重的饥荒。
- “斯民半逃亡,在者生计微。”:大部分民众都逃亡了,留下的人生活十分艰难。
- “请看林木下,墙屋皆空围。”:请看那林木下,墙屋都空荡荡的。
- “好田无人耕,惟有荆棘肥。”:肥沃的田地无人耕种,只有荆棘茂盛。
- “至今深夜中,鬼火流清煇。”:直到现在深夜里,还能看到鬼火在流动,发出清冷的光辉。
- “众稚闻此语,竞走来相依。”:孩子们听到这些话,争相跑来依靠。
- “错莫惊且哭,牵挽求速归。”:他们惊慌失措,哭泣着,拉着我的手请求快点回家。
修辞手法:
- 拟人:“风满衣”将风拟人化,赋予其动态和情感。
- 对比:通过“好田无人耕,惟有荆棘肥”的对比,突出了田地的荒芜和社会的衰败。
- 象征:“鬼火流清煇”象征着荒凉和不安,加深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昝公溉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落晖:夕阳的余晖,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 萧条:村庄的冷清,象征着社会的衰败和民众的苦难。
- 鬼火:夜晚田野中出现的磷火,象征着荒凉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昝公溉”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 诗中“好田无人耕,惟有荆棘肥”反映了什么? A. 田地肥沃 B. 田地荒芜 C. 田地丰收
- 诗中“鬼火流清煇”象征着什么? A. 光明 B. 荒凉 C. 繁荣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荒凉景象,反映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和民众的苦难。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古原草的生机与凋零,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昝公溉》与杜甫的《春望》都通过描绘荒凉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但文同的诗更加注重对具体景象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