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过远山如洗。云散落霞如绮。嫩绿与残红,又是一般春意。春意。春意。只怕杜鹃催里。
白话文翻译:
雨过后,远山仿佛被洗净了,云彩散开,落日的霞光如绚丽的织锦。嫩绿的春草和残留的桃花,都是一派春天的气息。春天的气息如此浓郁,只怕杜鹃鸟会催促着春天的结束。
注释:
- 如洗:形容风景清新,仿佛经过洗涤一般。
- 如绮:比喻云彩的美丽,像精致的织物。
- 嫩绿:形容春天新生的草木,生机勃勃。
- 残红:指的是已凋谢的桃花,象征春天的短暂。
- 杜鹃:杜鹃鸟,春天的象征,也是催促春天结束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景纯,号青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吴潜的诗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及对春天的眷恋。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一个春雨后的清晨,诗人目睹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短暂,借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作,展示了雨后自然的清新。开篇“雨过远山如洗”,使用“如洗”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雨水洗净了远山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云散落霞如绮”,更是将云彩与落霞的美丽进行了生动的形容,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绚烂的自然美。诗中的“嫩绿与残红”则是春天的象征,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短暂,彰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杜鹃鸟的惧怕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珍惜与对其即将结束的惋惜。反复的“春意”不仅强调了春天的气息,更渗透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思考,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远山如洗:描绘雨后远山的清新,暗示着洗净尘埃,带来新的生机。
- 云散落霞如绮:形容雨后云彩散开,晚霞绚丽,仿佛美丽的织物。
- 嫩绿与残红,又是一般春意:春天的气息浓厚,嫩绿的草木和残存的花朵交相辉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短暂。
- 春意。春意。只怕杜鹃催里:反复强调春天的气息,表达对杜鹃鸟催促春天结束的不安和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雨过远山如洗”、“云散落霞如绮”,形象生动。
- 排比:多次使用“春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杜鹃鸟被赋予了催促春天结束的能力,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宁静与清新,代表自然的广阔与美好。
- 云霞:象征变化与美丽,代表着时间的流转。
- 嫩绿:象征生命与新生,体现春天的生机。
- 残红:象征短暂与逝去,传达对美好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雨过远山如洗”中的“如洗”指的是什么? A. 比喻远山清新
B. 形容天气阴沉
C. 描述河流清澈
D. 描绘云彩变化 -
词中重复的“春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厌倦
B. 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C. 对冬天的怀念
D. 对秋天的期待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梦境与时光,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吴潜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吴潜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但吴潜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短暂,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词选》:收录了多位宋代词人的作品。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风格与主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