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时间: 2025-01-14 03:20:49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上高楼去避愁,
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
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
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
得似浮云也自由。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登上高楼去逃避忧愁,
可怜这忧愁却依然跟随我登上高楼。
走过多少地方,江山已经改变,
多少亲朋好友都已白头老去。
我想要回去,回去又无从回去。
难道不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做官吗?
浮云的去处本无定处,
若能像浮云一样,也就自由了。

注释:

  • 高楼:象征着一种逃避的方式,试图通过高处的视角来超脱烦恼。
  • :指人的忧愁和烦恼,诗中表现出无处可逃的无奈。
  • 江山改:意为经过的地方已发生变化,表达时光流逝的感慨。
  • 亲朋尽白头:指亲友都已老去,暗示人生的无常。
  • 封侯:指做官、获得名利的荣华。
  • 浮云:象征自由的生活状态,无拘无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风豪放,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纠结。他的作品多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民族意识。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他经历了许多战乱和政治的波折,对人生的思考愈加深刻。此时的他感到身心俱疲,常常在愁苦中徘徊,写下此词以抒发内心的挣扎和对自由的渴求。

诗歌鉴赏: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现了辛弃疾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开篇的“欲上高楼去避愁”,直接表明了作者想通过登高来逃避愁苦的愿望,但紧接着却又揭示出愁苦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愁还随我上高楼”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绝望。经历的地方和亲朋的老去,进一步加深了时间带来的伤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词中反复提到的“归休”,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然而又显得无奈,似乎归去无望。最后几句则通过“浮云”引发对自由的思考,浮云的随性和无拘无束,象征着辛弃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这首词在形式上简练而意深,情感上强烈而细腻,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欲上高楼去避愁:表达了想要通过登高来逃避忧愁的愿望。
    2. 愁还随我上高楼:揭示了忧愁无处不在,逃避是徒劳的。
    3. 经行几处江山改:经过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变化,感慨时光流逝。
    4. 多少亲朋尽白头:许多亲友已经老去,感叹人生的无常。
    5. 归休去,去归休:表达想要归隐的愿望,但感到无望。
    6. 不成人总要封侯?:质疑人生的价值,是否非得通过功名来证明自己。
    7. 浮云出处元无定:浮云无定,象征自由自在的生活。
    8. 得似浮云也自由:渴望能像浮云一样自在无拘。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自由,强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归休去,去归休”,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时间流逝的忧虑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求,表现出深切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高楼:象征逃避的希望与无奈的实际。
  • :人内心的忧虑与痛苦。
  • 江山: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
  • 亲朋:象征人生中的亲密关系与无常。
  • 浮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词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辛弃疾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A. 权力
    B. 逃避
    C. 财富
    D. 友谊

  3. 词中提到的“浮云”主要象征: A. 自由
    B. 孤独
    C. 哀伤
    D. 历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陈与义《题临安邸》
  • 诗词对比: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李清照的词常带有女性的细腻与忧伤,而辛弃疾则多了一份豪放与挣扎。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词集》
  2. 《宋词鉴赏辞典》
  3. 《中国古代诗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