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饮酒成病》

时间: 2025-01-04 10:22:10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

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饮酒成病
辛弃疾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
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中,有人选择去学习仙道,有人选择去学习佛法。
修道成仙的人,喝酒成千上万杯,醉得像泥一样,身体却坚如金石。
不喝酒的人身体健康强壮,而学习佛法的人却需要活上千百年。
活过八十岁才得以入涅槃,不如尽情饮酒享受眼前的美好。

注释:

  • 去学仙:指追求道教的修行,追求长生不老。
  • 去学佛:指追求佛教的修行,追求涅槃解脱。
  • 醉似泥:形容饮酒后的状态非常醉,身体软弱无力。
  • 皮骨如金石:形容饮酒后身体依然坚固,健康长寿。
  • 康强:健康强壮。
  • 八十馀年:指佛教中长寿的理想状态。
  • 涅槃:佛教中指解脱的境界,超脱生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以历史和人生感悟为题材,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金朝的威胁,他的词作常反映对人生、理想、自由的思考。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饮酒与修行的对比,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 饮酒成病》通过对比两种人生选择——修道成仙与学习佛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享受和长生的独特见解。辛弃疾在词中展现了对饮酒的态度,虽然饮酒可能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但在他看来,活在当下、尽情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他提到“八十馀年入涅槃”,流露出他对长生久视的怀疑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认为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情享受酒中的乐趣比追求长生更有意义。

词中“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一联,形象地描绘了饮酒后的状态,既有醉意的软弱,又不失身体的强健。这样的矛盾正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他在此不仅是在讨论饮酒的乐趣,更是在探讨人生态度——在复杂的生活中,享受当下的快乐或许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目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引入两条人生道路,分别象征着不同的追求。
  2.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饮酒成了修道者的特色,醉后反而身体健康。
  3.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不饮酒的健康者和追求长寿的佛教信徒的对比。
  4. 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长生的理想与享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及时行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饮酒与修行的生活态度,突显主题。
  • 比喻:将醉酒与“泥”相提并论,形象地描绘醉酒后的状态。
  • 夸张:将饮酒的数量夸大,体现出对饮酒的热爱。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享受生活的态度。虽然生命有限,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情享受眼前的快乐与美好,才是生活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代表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追求长生。
  • :象征解脱与内心的平和。
  • :不仅是生活的乐趣,更是享受人生的象征。
  • 涅槃:代表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卜算子 饮酒成病》主要讨论的是哪两种人生选择?

    • A. 学武和学文
    • B. 学仙和学佛
    • C. 旅行和工作
  2. 诗中提到的“醉似泥”主要形容什么?

    • A. 痛苦
    • B. 饮酒后的状态
    • C. 生命的无常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长生
    • B. 享受当下
    • C. 痛苦与挣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白的饮酒诗作都强调了享受酒的乐趣,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不羁的个性,而辛弃疾则在享乐中融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两者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诗词全集》
  2. 《宋代词人研究》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