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一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斋中寒日影珑葱,
斋外参天十八公。
二十四州民乐否,
莫教一物怨途穷。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日子里,斋堂内的光影显得清幽而葱郁;
斋堂外,巍峨的十八公山矗立在天际。
二十四州的百姓生活得是否安乐呢?
不要让任何事物使他们在困苦中怨恨生活的艰辛。
注释:
- 斋中:指的是诗人所处的斋堂。
- 寒日:寒冷的日子,体现了环境的孤寂。
- 影珑葱:影子清晰而葱郁,形容斋中光景宜人。
- 参天:形容高大,指山的壮丽。
- 十八公:可能指的是某座著名的山名,具有象征意义。
- 二十四州:指的是当时中国的州县,代表广大人民。
- 乐否:生活得是否快乐。
- 怨途穷:怨恨生活艰难,路途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希言,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作,所作诗词多表现对民生的关怀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而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之际。诗人以斋堂为背景,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反映出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这首诗通过斋堂内外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的关怀。开头两句“斋中寒日影珑葱,斋外参天十八公”对比鲜明,内外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斋堂里的宁静和外界的雄伟都透出一种诗意的美感。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这种宁静之中,而是转而关注那些生活在艰苦中的百姓。他以“二十四州民乐否”为转折,关心每一个州的民生状况,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一句“莫教一物怨途穷”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警示人们要关注和改善民生,避免让任何事物导致人民生活的困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斋中寒日影珑葱:在寒冷的日子里,斋堂内光影清幽,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 斋外参天十八公:斋堂外矗立着高耸入云的山,映衬出外界的壮丽与伟大。
- 二十四州民乐否:诗人关心的焦点转向了百姓,询问他们的生活是否幸福。
- 莫教一物怨途穷:诗人希望没有任何因素使百姓感到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比:斋中与斋外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 象征:斋堂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山则象征着外在的伟大与挑战。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引发读者对民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绘引入,最终返回到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重的思想。
意象分析:
- 寒日:象征着艰苦和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
- 影珑葱:代表宁静与美好,形成与外界的对比。
- 参天十八公: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二十四州:象征着广泛的百姓,表达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八公”是指: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
诗人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个人修行
B. 自然景色
C. 民生与关怀
D. 战争与英雄 -
诗中的“寒日”象征什么? A. 温暖的日子
B. 艰苦与孤独
C. 快乐与幸福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民生的关怀。
- 《静夜思》 by 李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杜甫的诗,都关注百姓的生活状况,前者通过宁静的环境描绘引入关怀,后者则通过直接的叙述表达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关注。两者风格迥异,却同样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