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剪一窗烟,夜漏如何许。
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
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白话文翻译:
窗外绿影如烟,夜里漏下的时间该如何计算呢?
碧色的月光朦胧,无法照进我的房门,竹叶上的露水声如同下雨。
我独自走出篱笆,树影拖着我的鞋子走去。
一盏微弱的萤火虫灯光隔着水面闪烁,虫鸣如同秋天的僧人低语。
注释:
- 绿剪:指绿色的植物剪影。
- 夜漏:夜晚的流逝。
- 碧月:清澈的月亮。
- 蒙蒙:形容朦胧的样子。
- 竹露:竹子上的露珠。
- 蛩:蟋蟀,常在秋天鸣叫。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秋僧”一词,可能借指在秋夜低吟的虫鸣,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兰修(约1745年-约1818年),清代诗人,字子明,号兰修,生于江苏。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生活的宁静时代,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夜晚宁静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文人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开篇“绿剪一窗烟”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窗外的景象,色彩鲜明,仿佛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新恬静的夜晚。接着“夜漏如何许”更是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月光朦胧,竹露声如雨,增添了夜晚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情感。
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出门,树影拖着鞋子,象征着一种孤独的心境,似乎在寻求内心的安宁和解脱。最后“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更是将夜的宁静与虫鸣结合,萤火虫的微弱光芒与虫声的低吟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剪一窗烟:以“绿剪”比喻窗外的植物,形象地描绘出窗前的绿色景象。
- 夜漏如何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困惑和感慨。
- 碧月蒙蒙不到门:描绘了月光的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竹露听如雨:竹林的露水滴落声如雨,增添了夜晚的静谧。
- 独自出篱根: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自我解脱的愿望。
- 树影拖鞋去:树影与鞋子的结合,象征着在自然中的游走。
- 一点萤灯隔水青:萤火虫的微光映照水面,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象。
- 蛩作秋僧语:蟋蟀的鸣叫如同秋天的僧人吟诵,增添了夜的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剪”比喻窗外的植物,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蛩作秋僧语”,赋予蟋蟀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剪: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美丽。
- 碧月:象征纯洁与静谧。
- 竹露:象征清新与自然的声韵。
- 萤灯:象征微弱的希望与温暖。
- 蛩:象征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绿剪一窗烟”中的“绿剪”指什么? A. 绿叶的影子
B. 剪刀
C. 绿色的窗帘 -
诗中“蛩作秋僧语”中的“蛩”指的是什么? A. 青蛙
B. 蟋蟀
C. 燕子 -
整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宁静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吴兰修的《卜算子》更注重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但共同体现了对夜晚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兰修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