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时间: 2025-01-17 08:37:11

南□会要地,山水控雄壮。

峨峨峙岘首,浓绿叠千嶂。

群峰相迤逦,顽□厕□□。

汉流纪东麓,汪汪□□涨。

原隰错绮组,云□织纤纩。

景物革四时,眺听增万状。

羊公昔镇抚,平吴启霸王。

经国有余裕,□□此登访。

表表□形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会要地,山水控雄壮。峨峨峙岘首,浓绿叠千嶂。群峰相迤逦,顽厕。汉流纪东麓,汪汪涨。原隰错绮组,云织纤纩。景物革四时,眺听增万状。羊公昔镇抚,平吴启霸王。经国有余裕,此登访。表表形势。

白话文翻译:

在南方的交通要地,雄伟的山水相互交融,形成壮阔的景象。高耸的岘山巍峨耸立,浓密的绿树层层叠叠,如千座山峰相连。群山绵延不绝,汉水在东麓蜿蜒流淌,水面波涛汹涌。原野和低洼地错落有致,云彩如丝绸般轻柔飘浮。四季的景物各有变化,远眺和倾听增添了无数情状。昔日羊公在此地治理平吴,开启了霸王之业。如今国家仍有余裕,登高望远,实在是有益的事情,彰显了地势的雄伟。

注释:

  • 南会要地:南方的交通要地,指重要的地理位置。
  • :控制、掌握。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岘首:岘山的山顶。
  • 迤逦:形容山峰绵延的样子。
  • 顽厕:可能是指山体的巍峨。
  • 汉流:指汉水,流经东麓。
  • 汪汪:形容水波浩荡的样子。
  • 绮组:指美丽的景象。
  • 云织纤纩:形容云彩如纤细的丝绸般飘动。
  • 羊公:指历史上著名的治理者羊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微之,字子微,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会地区,范微之在这里对壮丽的山水景色进行描绘,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岘山的雄伟景象,展现了南方特有的自然风光。诗中用雄壮的气势和细腻的描写结合,展现出岘山的巍峨和四季的变幻。开篇即以“南会要地”引入,强调了地点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峨峨峙岘首”和“浓绿叠千嶂”来形象地描绘岘山的壮丽,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高耸入云的气势。

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不忘提及历史,特别是羊公治理平吴的历史,使得整首诗在写景中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历史与自然的结合,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

如“景物革四时”一句,诗人展示了自然的变化,体现出诗人对生活、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给人以深远的启发。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山水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使人读后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会要地,山水控雄壮:介绍地理位置,强调山水的壮丽。
  • 峨峨峙岘首,浓绿叠千嶂:描绘岘山的高耸和绿色的重叠景象。
  • 群峰相迤逦,顽厕:形容群山绵延,巍峨雄伟。
  • 汉流纪东麓,汪汪涨:描写汉水在东麓的波涛汹涌。
  • 原隰错绮组,云织纤纩:展现原野与云彩的美丽景象。
  • 景物革四时,眺听增万状:四季变化丰富,让人感受多样的自然场景。
  • 羊公昔镇抚,平吴启霸王:提及历史人物羊公的治理。
  • 经国有余裕,此登访:表达登高望远的意义,体现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 表表形势:总结整首诗的核心意涵,展现地理的壮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织纤纩”将云彩比作丝绸,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层层叠叠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南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人们登高远望、追求理想的鼓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岘山:象征着高耸和伟岸,代表着壮观的自然。
  • 汉水:象征着历史的流淌,连接着过去与现在。
  • 四季:象征着生命的更替与变化,反映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会要地”指的是哪个地理特征? A. 山峰高耸
    B. 交通要道
    C. 江河交汇
    D. 平原广阔

  2. “羊公昔镇抚,平吴启霸王”中的羊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羊祜
    C. 曹操
    D. 孙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范微之的《岘山》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范微之更强调历史与地理的结合,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元诗词选》
  • 《山水诗的艺术》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

相关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