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

时间: 2025-01-03 04:55:23

三月前头二月天,湖亭雄绝富韶妍。

石形卓砌虎蹲岸,樯影浸波龙卧渊。

向日鲜明花曝锦,随风零乱柳飞绵。

春来此地堪行乐,谁共赏心张雅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湖
作者: 王云 〔宋代〕

三月前头二月天,
湖亭雄绝富韶妍。
石形卓砌虎蹲岸,
樯影浸波龙卧渊。
向日鲜明花曝锦,
随风零乱柳飞绵。
春来此地堪行乐,
谁共赏心张雅筵。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的前头是二月的天,湖边的亭子雄伟绝伦,富有春日的美丽。岸边的石头形状像虎一样屹立,船桅的倒影浸入水中,宛如卧龙在深渊。朝阳照耀下,鲜艳的花朵像锦缎般展开;微风吹动,柳条飘舞,犹如飞舞的绵绸。春天来临,这里恰是游乐的好地方,谁能与我一起欢庆,畅享这雅致的宴席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雄绝:雄伟而绝伦,形容景色壮丽。
  • 韶妍:韶光美丽,指春天的美好景色。
  • 卓砌:高高耸立的石头。
  • 虎蹲岸:形象比喻石头的形状像蹲伏的老虎。
  • 樯影:船桅的影子。
  • 龙卧渊:比喻水面如龙般宁静卧伏。
  • 曝锦:阳光照耀下,花儿像锦绣一样绚丽。
  • 零乱:形容柳条随风飘动,散乱的样子。
  • 赏心张雅筵:欣赏美好景色,举行雅致的宴席。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云,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独具,常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表现人间的乐趣与哲思。

创作背景:

《东湖》写于春天,诗人借湖边的美景,抒发个人的闲适与生活的乐趣,表达对春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东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湖边的亭子、石头、船桅以及花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诗的时间与地点,营造出春天的氛围,接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湖光山色与自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最后两句则引导读者思考,春天是游乐的好时光,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这份愉悦,表现出对友谊与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雅致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月前头二月天:交代时间,春天刚刚到来,二月的天依然寒冷,但透着春的气息。
  2. 湖亭雄绝富韶妍:描绘湖边亭子的壮丽,富有春日的美丽。
  3. 石形卓砌虎蹲岸:描写岸边石头的形状,生动形象,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4. 樯影浸波龙卧渊:船桅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形象生动,寓意宁静。
  5. 向日鲜明花曝锦:阳光照耀下,花朵绚丽多彩,如同锦缎。
  6. 随风零乱柳飞绵:柳条随风飘动,形象生动,表现出春天的灵动。
  7. 春来此地堪行乐:春天来临,正是游乐的好时光。
  8. 谁共赏心张雅筵:诗人渴望与人共赏春光,享受生活的雅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形卓砌虎蹲岸”,通过比喻增强画面感。
  • 拟人:如“随风零乱柳飞绵”,赋予柳条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渴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生活的情感,展现了闲适、愉悦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亭:象征宁静与雅致的生活。
  • 石形:代表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 樯影:象征游历与探索。
  • 花与柳:代表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湖亭”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A. 自然的美
    B. 诗人的孤独
    C. 友谊的珍贵
    D. 战争的残酷

  2. “随风零乱柳飞绵”中的“飞绵”是指什么? A. 柳条
    B. 风
    C. 花朵
    D. 水波

  3. 诗中提到的“赏心张雅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愉悦与渴望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沧桑与苦痛,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王云的《东湖》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则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的对比研究》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美学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