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诗十五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04 14:0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游诗十五首 其十二
作者:姜夔 〔宋代〕
濠梁四无山,坡陁亘长野。
吾披紫茸毡,纵饮面无赭。
自矜意气豪,敢骑雪中马。
行行逆风去,初亦略沾洒。
疾风吹大片,忽若乱飘瓦。
侧身当其冲,丝鞚袖中把。
重围万箭急,驰突更叱咤。
酒力不支吾,数里进一斝。
燎茅烘湿衣,客有见留者。
徘徊望神州,沈叹英雄寡。
白话文翻译:
在濠梁的四周没有山,宽广的坡地延绵不绝。
我披上紫色毛毡,纵情饮酒,面容不带红色。
自以为气概豪壮,敢骑雪地中的马。
一路逆风而行,起初也只是略微沾湿。
狂风吹来大片雪花,忽然就像屋顶瓦片乱飞。
我侧身迎风而立,手握缰绳在袖中。
四周箭矢如雨,驰马前冲更显得气势汹汹。
酒力不支,我每走几里就要喝一斝。
火烤湿衣,客人见我如此,纷纷留下。
我徘徊望向神州,感叹英雄少见。
注释:
- 濠梁:指濠水的桥梁,象征着自然环境。
- 坡陁:坡地延绵的样子。
- 紫茸毡:紫色的毛毡,代表奢华或高贵的气质。
- 雪中马:指在雪地中骑马,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
- 疾风:强劲的风,象征困难和挑战。
- 万箭急:形容面对重重的困难,情况危急。
- 酒力:借指酒的作用,暗示酒醉后的状态。
- 沈叹:沉重的叹息,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1221),字白石,号玉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英雄豪杰稀少,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切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姜夔的《昔游诗十五首 其十二》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的气概和对自然的亲近。全诗通过描绘濠梁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开头几句以“濠梁四无山,坡陁亘长野”描绘出一幅开阔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心胸的开阔与豪情。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自信满满,敢于骑马在雪地中行走,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然而,在面对疾风和万箭的急迫时,诗人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酒力不支,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在热烈与沉重之间产生了张力。最后一联“徘徊望神州,沈叹英雄寡”,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豪情和英雄的向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濠梁四无山:描绘环境,表明周围开阔。
- 坡陁亘长野:强调连绵的坡地,渲染自然之美。
- 吾披紫茸毡:自我形象的描述,展现诗人的风采。
- 纵饮面无赭:豪饮无畏,表现豪情。
- 自矜意气豪:自信的态度,展现豪放。
- 敢骑雪中马:面对困难无所畏惧。
- 行行逆风去:逆境中的坚持。
- 初亦略沾洒:初始的轻松,后来的困难。
- 疾风吹大片:描绘自然的狂暴。
- 忽若乱飘瓦:狂风的突发性与不可预知。
- 侧身当其冲:迎接挑战的勇敢姿态。
- 丝鞚袖中把:细腻的描写,表现紧张感。
- 重围万箭急:形势的危急,冲突的紧迫感。
- 驰突更叱咤:显示出无畏的精神面貌。
- 酒力不支吾:表现诗人逐渐的疲惫。
- 数里进一斝:饮酒的频繁,表现豪情。
- 燎茅烘湿衣: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
- 客有见留者:他人的关注,增添诗人情感。
- 徘徊望神州:思考与回望,产生深沉的感慨。
- 沈叹英雄寡:对英雄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疾风比作瓦片,形象生动。
- 对仗:开头与结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情感冲突。
- 拟人:自然元素被赋予人性,增强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对英雄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濠梁:象征开阔与自由的境地。
- 紫茸毡:代表高贵与奢华,体现诗人的自我形象。
- 雪中马:象征勇敢与不屈的精神。
- 疾风:自然的挑战,象征生活中的困难。
- 万箭:象征压力与挑战,表达内心的紧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濠梁四无山”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自然开阔
- B. 山高水远
- C. 充满危险
-
“自矜意气豪”中的“矜”字意为?
- A. 自以为是
- B. 自我夸耀
- C. 自我贬低
-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英雄的渴望与失落
- C. 对生活的无忧无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姜夔的《昔游诗其十二》均探讨了在面对自然与社会变迁时的个人情感。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而姜夔则更关注个人的豪情与对英雄的渴望,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