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时六月海扬尘,遥见青山起白云。闻有高僧一诵咒,岩前抛珓问龙君。
白话文翻译:
在六月的某个年份,海面扬起尘土,远望青山上漂浮着白云。听说有位高僧正在诵读咒语,我便在山岩前抛下珓石,向龙神请教。
注释:
- 年时:指某一年的时节。
- 海扬尘:海上风起,扬起尘土,形容气候炎热。
- 遥见:远远看到。
- 青山起白云:青山上升起了白云,描绘出山清水秀的景色。
- 高僧:指高僧大德,通常指修行很深的和尚。
- 诵咒:念咒语,通常是为了祈求某种保佑或驱邪。
- 珓:古代一种石器,通常用于抛掷。
- 龙君:龙神,神话传说中的神祇,掌管水域。
典故解析:
“高僧诵咒”可以与佛教中的咒语传承相联系,佛教徒常通过诵咒来祈求平安与吉祥。龙君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水与雨,有着重要的地位,常常被人们呼唤以求得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擅长山水诗与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佛教文化的推崇,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智慧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的深切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哲理的场景。开头“年时六月海扬尘”将时节与海洋的状态结合,生动地体现出夏季的炎热与喧嚣,而“遥见青山起白云”则转而描绘出一幅清幽的自然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意,也隐喻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中间提到“闻有高僧一诵咒”,则突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表现出对高僧智慧的仰慕。而“岩前抛珓问龙君”则是一种求问的姿态,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出一种谦卑的求知态度,渴望在纷扰的世界中获得指导与解答。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宗教信仰,构筑了一个静谧而深邃的心灵空间,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表现出姜夔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年时六月海扬尘:描绘炎热的夏季,海面扬起的尘土,营造出一种炎热而喧闹的氛围。
- 遥见青山起白云:青山与白云形成了宁静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的美丽。
- 闻有高僧一诵咒:高僧的诵咒声给人一种安宁与智慧的感觉,暗示着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 岩前抛珓问龙君:抛珓的举动象征着对神灵的敬仰与追问,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修辞手法:
- 对比:夏日的喧嚣与青山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闻有高僧一诵咒”的表达,赋予高僧一种超然的魅力。
- 象征:龙君象征着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渴求。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高僧的智慧,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探求。
意象分析:
- 海扬尘:象征着繁杂与喧闹的生活。
- 青山白云: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高僧:象征着智慧与内心的平静。
- 龙君:象征着自然力量与人们的信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扬尘”指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宁静
- B. 喧闹
- C. 美丽
- D. 恬淡
-
诗中提到的“高僧”主要代表什么?
- A. 世俗
- B. 智慧
- C. 权力
- D. 财富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结合,通过壮丽的山河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安宁,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姜夔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