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山越树两依依,闲倚阑干看落晖。
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
白话文翻译:
在秦山和越树的映衬下,依依的春意令人陶醉,我悠闲地靠在栏杆上,观看夕阳的余晖。
杨柳的枝头春光渐暗,伴随着玉箫的悠扬声,我们在夜色中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依:形容柔美的姿态,常用来描写春天的景色。
- 闲倚:悠闲地靠着,表示一种放松的状态。
- 阑干:栏杆,指的是阳台或楼台的边缘。
- 落晖:夕阳的光辉,指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
- 杨柳:春天的象征,柳树的嫩芽在春季时分尤为显著。
- 暗:这里指光线渐渐暗淡,春光已近尾声。
- 玉箫:一种乐器,常用来形容悠扬动听的音乐。
- 夜游:夜晚的游玩,暗示着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描绘的春游景象和悠闲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词人的生活情趣与雅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白石,号漏窗,南宋时期诗人、词人,以清新脱俗、婉约动人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创作背景: 《越中士女春游》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江南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及与友人欢聚的愉悦心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诗歌鉴赏:
姜夔的《越中士女春游》以其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士女们的闲适生活。诗的开头,秦山与越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诗人悠闲地倚在栏杆上,观赏着落日的余晖,这里不仅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也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杨柳,杨柳的枝头在春天的暮色中悄然暗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此时,伴随着悠扬的玉箫声,诗人和友人们在夜色中归来,这一幕融合了自然与人文,表现了春游的欢乐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优雅的意象,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体现了士人对春天的热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令人神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山越树两依依:秦山和越树相依相伴,描绘了春天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
- 闲倚阑干看落晖:诗人悠闲地靠在栏杆上,观看夕阳的余晖,传达出一种惬意的心情。
- 杨柳梢头春又暗:杨柳枝头的春光渐渐暗淡,暗示春天即将结束,富有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玉箫声里夜游归: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诗人与友人共同在夜色中归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景与士女的闲适生活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拟人:通过“依依”的描写,使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使诗歌更具情趣。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春游中的欢愉与轻松。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展现了士人雅致的生活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山、越树: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落晖、杨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
- 玉箫声:代表音乐的优雅与愉悦,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闲倚阑干”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A. 紧张
B. 悠闲
C. 忧愁 -
诗中提到的“玉箫”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料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怀念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秋天的思考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宵》:描绘春夜的美景,表达对春天的感慨。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对春天的细腻感受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姜夔《越中士女春游》与苏轼《春宵》:两者均描绘春天的美好,但姜夔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而苏轼则更加关注春夜的幽静与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汇集了宋代经典词作,适合了解姜夔的艺术风格。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诗词的详细解析与鉴赏。